从目前南京楼市的局势来看,是不利于高价地生存的。一是南京执行较为严格的限价政策,虽然近期限价隐有松动迹象,但涨幅仅在5%左右。
眼下未上市的高价地,部分楼面价已经高于区域限价,即使以楼面价上报备案价,也比限价高出一大截,更遑论加上开发商的建筑成本。一旦入市,房价势必大幅上涨,在“房住不炒”的大环境下,这种涨幅是不可能存在的,不利于市场的维稳发展。
有些高价地屈服于现实,高入低出,然而上市情况也不容乐观。拿桥北的地王来说,中建国熙公馆地价23083元/㎡,上市均价为28500元/㎡,这个价格亏么?反正,对开发商而言,肯定不赚。中建国熙公馆自上市以来,一直平推入市,且销量平平。究其原因是,比周边在售楼盘价格高太多,目前板块最便宜的在售楼盘为威尼斯水城,均价18600元/㎡,价差高达近1万/㎡。
另外,南京近期的土拍释放出新信号:地价降了,再难出地王。通过6月的三场土拍,可以明显感觉出,南京土拍热度还在,但房企拿地开始趋于冷静。
有小道称,上半年疯狂拿地的房企均被定点调控,暂停公开市场融资。资金面的绞杀,扑灭了房企拿地的一部分热情。而土地供应量的加大,也让部分房企开始慎重下手。
地价降了,一定程度上维持房价的稳定,但迫使高价地的生存处境更加艰难。就保利刚拿下的河西中G22地块而言,地价仅3.2万/㎡,上市时的价格肯定低于中国府,甚至不会超过目前河西中4.5万/㎡的限价,两相对比,简直是限价福利盘。如果土拍一直维持目前的现状,不再出地王,那么这些高价地将更难自处。
但,高价地项目一直不上市,以时间换成本这一举动一定能成功么?答案是否定的。时间会带来房价一定程度的上涨,但想要完美地涨到心理预期,势必是一场持久战。在旷日持久的等待中,等来的不一定是涨价,也有可能是调控。
此前,房价一路上涨、诞生多个地王的苏州,直接下杀招。在开发商座谈会上,官方明确表态全年物价审核不会放开,年度明确苏州所有项目预售备案价不得超过4万,且不会考虑项目具体情况,单个区域内新备案价格不得超过目前同类在售项目最高备案价格,当地没有义务保证开发商每块地都不赔钱。
表态之前苏州的地王楼面价已破4万/㎡,然而官方仍表示“没有义务保证开发商每块地都不赔钱”。南京的调控大多走温和路线,面对这些上市“老大难”,未来是否会效仿苏州痛下杀手,并不好说。下一个上市的高价地,或许就是一个风向标。
这些储备的高价地项目,宛如埋伏在楼市里的“深水炸弹”,酝酿着一场席卷楼市的房价风暴。不知道最后,高价地与时间的博弈,是理想照进现实,还是现实击溃理想。
拭目以待。
南京是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焦点区域,有新闻报道说两三年前入市的高价地,一直迟迟不入市。成为了烫手的山芋。这些高价地不少都是企业2015到2017这三年拿的,而这三年正是南京地价飙升的三年,河西领衔,带动全市土地价格居高不下。后期严厉的调控政策接踵而至,市场很快冷淡了下来,而无非这些拿了高价地的企业对高进低出的行为心有不甘,扔寄托后市转暖,择机入市,利润最大化。
放眼全国这么多年的市场,拿地王的企业逞一时之快,往往成为吞下苦枣的失败者,很少能全身而退。当时拿下地王,市场聚焦,花环笼罩,一时风光无限,然而巨大的财务成本和市场政策的风险成为拿高价地的这些企业发展的掣肘,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甚至还出现宁肯亏掉上千万的保证金忍痛割肉者。
而这些拿高价地的企业往往会有投机心理,对后市错误乐观,造成企业战略发展。现阶段,房住不炒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买房不再被卖房绑架,恐慌性购房早已不再。所以奉劝这些拿了高价地的企业还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要幻想高利润,稳住现金流,造出老百姓真正住得起的房子才是正道。
查看更多关于【二手房】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