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菜代表菜:火烤桂鱼
将桂鱼从鳃内绞出内脏洗净,将体腔内灌入黄酒、葱、姜及花椒盐水腌渍入味,而后填以荷叶卷,用叉从尾部插至头部,用木炭火盆的微火烤至鱼皮微干,在鱼身上分别刷上花椒水、糖色、芝麻油,反复烤至熟后,配以姜丝加醋、辣椒丝加酱油、葱白段或甜面酱,色泽油亮,食之干香鲜美,别有风味。
徽菜代表菜:方腊鱼
>此菜又名“大鱼退兵将”是民间为纪念方腊机智击退宋兵而创作的,据说方腊起义军被围困在齐云山上,起义军粮草将尽,形势万分危急,方腊偶见山后水池中鱼、虾较多,即令士兵捕食之,并将小鱼、小虾连同虾壳鱼刺投向山下,以此向宋兵显示粮草充足,宋兵信以为真,即撤兵而去,义军从而得救。后来当地百姓为纪念方腊智退宋兵而制作此菜。
方腊鱼是取用鳜鱼之上品,按三部位(即头部、中躯部、尾部)分档以后,将头、尾采用红烧的方法制成菜,分别放于腰盘的两端,鱼中躯部采用腌渍后油炸的方法,取下鱼肉,去其鱼骨,略划花刀,以盐、酒、葱、姜等调味品腌渍后用油炸至金黄色,然后配以蕃茄沙司加糖、醋、清汤熬成,蕃茄卤浇在炸好的鱼上或配以小碟佐食之,将炸制好的鱼菜放于腰盘中间,最后选用青虾去壳留尾,腌渍后挂上高丽糊炸熟,围配于腰盘四周即成。做成的方腊鱼菜肴具有咸鲜、香嫩、酸甜等滋味,其造型逼真,姿势威风,鳜鱼在盘中昂首翘尾,颇有乘风破浪之势,令食客意趣无穷,兴致倍增。
徽菜代表菜:腌鲜鳜鱼
腌鲜鳜鱼是徽州地区传统名菜,地方常称为“臭鳜鱼”。大约在二百多年前,池州、铜陵一带的商贩,每年入冬之际,将鳜鱼用木桶装运至徽州山区出售(至今在祁门一带仍称之为“桶鱼”)。商贩在途中为防止鱼肉腐败变质,用食盐抹在鱼身上,洒一层摆一层,并且在运输途中经常翻动鱼体,从产地至售地靠人挑肩扛,到达销售地,至少要七八天时间,此时鱼的表皮有一种似臭非臭的特殊气味,但是鱼鳃仍鲜红,鱼鳞未脱,把鱼去内脏洗净后划花刀略煎,然后配以五花肉和冬笋片烧之,以酱油、白糖、花雕和鸡油烧之(目前很多饮食店内还用以臭豆酱烧之),待汤汁快干之际撒上青蒜末,淋熟猪油,旋起锅装盘即成。制成的菜肴香鲜透骨、鱼肉酥烂、汤汁醇厚。鱼经热油略煎后用文火烧之,非但无异味,反而鲜味无比,正如当地人常说的:“闻起来臭,吃起来香。”
徽菜代表菜:杨梅圆子
杨梅圆于是徽州典型的传统肉类名菜。因为此菜的色、形与当地杨梅酷似,再加上烹调时以杨梅汁或杨梅酱调味,故名“杨梅圆子”。此菜选用精肉和肥膘肉按7;3的比例分别斩成细茸,放进碗内加入盐、味精、葱姜汁、鸡蛋清搅打均匀,然后用手挤成像杨梅大小的圆子,滚上面包屑入六成油锅炸至成熟,颜色金黄,再用水加白糖、醋和杨梅汁熬成卤汁浇在圆子上或者将圆子入“杨梅卤”裹之即成。制成的莱肴呈玫瑰红色,圆子大小适口,形状酷似杨梅,其味酸甜适中,耐人回味。
徽菜代表菜:清炖马蹄鳖
>此菜为徽州水产类传统名菜,选用徽州山溪沙层中生长的甲鱼,形如马蹄大小,约四两左右,故称马蹄鳖,其品质优良,肉质鲜嫩,胶质丰富,而且无泥土之腥气。明朝初年,徽州绅士将此菜作为贡品,进贡给朱元璋皇帝,深得其好感,嗣后即为珍品。早在八百多年前,“清炖马蹄鳖”和“火煲果子狸”就作为徽帮烹调特色的代表作品,并名为“歙味双壁”而着称于世。
菜品以沙地马蹄鳖为主料,配以火腿或火腿骨佐味,采用清炖的烹饪方法,故名“清炖马蹄鳖”,又称“火腿炖甲鱼”。具体做法是将甲鱼宰杀后洗净,斩成条块,焯水后码在砂锅内,加火腿肉或火腿骨,放水淹没,置木炭炉火上大火烧沸,加入冰糖,再用微火细炖,食时原锅上桌,香气扑鼻,汤汁清醇,甲鱼软嫩,火腿咸香,真可谓“原汁原味”,充分体现了徽莱重火功之风格。
徽菜代表菜:火煲果子狸
此菜选用果子狸(又称玉面狸,牛尾狸)为原料,采用微火长时间炖制而成。据《徽州府志》记载,歙州学士在回答宋高宗提问时,即以梅圣俞诗句“雪天牛尾狸,沙地马蹄鳖”对之,由此可见在八百多年以前,此菜就闻名天下。果子狸,形似狸,喜食树果而得名,尤其喜食梨,肉质细嫩。
冬季,徽州人即用高帮砂锅(又名火煲)将煸香的果子狸肉块配以火腿、笋块微火长时间烧炖,食前配以雪梨,并以盐、味精、胡椒粉、熟猪油等调味,原煲上桌,风味独特,肉嫩汤醇,既香又烂,口感极好,巧妙的火功使菜肴达到炉火纯青、酥烂脱骨地步。
徽菜代表菜:清炖石鸡
石鸡为徽州水产类之名晶,栖息在山涧石缝中,个体较大,每只重约半斤左右,腹乳白,背黑有条纹,似牛蛙而不同于牛蛙,主要以吃小虫、蝉、甲壳虫、蚱蜢等各种昆虫为主,喜与毒蛇同居石缝,其肉不仅细嫩、鲜美,而且营养也极为丰富,当地人常说;“夏天吃石鸡可以免生痱子、疖子。”
>“清炖石鸡”的制法是:将石鸡摔昏,然后从腹部开刀去除内脏,切成四块,焯水后放入汤碗,配以火腿片、香菇片,并以冰糖、糯米酒、熟猪油等佐味,连汤碗一起上笼用旺火蒸制而成。此菜汤清见底,香气诱人,保持原汁原味,鲜醇无比,素以徽莱上品着称。
徽菜代表菜:虎皮毛豆腐
毛豆腐为徽州传统名菜素菜之珍品,以其特有的风味在徽菜中独领风骚五百余年。此莱利用豆腐条进行人工发酵,让其表面长出一层白色茸毛,经煎、烤、炸后呈虎皮花纹而得名。据说朱元璋有一次兵败徽州,腹中饥饿难熬,命随从四处寻找食物,其中有一随从在草堆中找到逃难百姓藏在此处的几块豆腐,豆腐因草堆内温度适宜而发酵长毛,随从将此豆腐取回放在炭火上烤熟给朱元璋食用,不料豆腐味道十分鲜美异香,朱元璋食后非常高兴。待朱元璋转败为胜后,即下令随军厨师制作毛豆腐,犒赏三军。
从那以后,许多豆腐店也效仿制作,毛豆腐便在徽州山区长期流传下来。如今流传的毛豆腐则多用油煎制,尤其用菜油煎制,待两面金黄表面起皱时,加入葱、姜末、肉汤、盐、味精、白糖、酱油调味,烧烩几分钟便可出锅,上桌时,随带辣酱佐食,其味鲜醇爽口,芳香诱人,吃时别有一番情趣。
徽菜代表菜:马鞍鳝
相传在清朝乾隆皇帝入江南时,偶尔游历江畔,正见一位老农从田中抓出一条形似蛇的东西,问其名,方得知为鳝。后经老农邀请,乾隆来其家中品尝,当菜端上桌时,乾隆突问其菜名,老农一时无所答,但他望着盘中鳝鱼因受热而皮缩肉翻,呈中间高两边低的拱桥状,很似“马鞍石桥”,于是便称之为“烧马鞍桥”,后得乾隆高度评价闻名于天下。
马鞍鳝的做法是将鲜活鳝鱼生杀后,剖腹去除内脏,切成长约4厘米的段,在两头约半厘米处各划一刀,焯水后以五花肉、笋片等用旺火烧沸,中小火长时间烧炖至酥烂,并以酱油、黄酒、糖、味精等调味,最后带点葱末以旺火收稠汤汁,淋麻油,撒胡椒粉食之。此菜色泽红润,肉质酥烂,胶质丰富,滋味鲜醇,每逢端午前后,正是此菜上市季节。
>上面仅讲了部分徽系名菜,此外还有蛏干烧肉、荷叶粉蒸肉、清蒸鹰龟、青螺炖鸭、黄山炖鸽、鱼咬羊、香菇盒、双脆锅巴、徽州小卤、屯溪醉蟹等菜肴都很有名气。
除了莱肴之外,徽州地方的点心、小吃亦颇有名气。其制作手法精制巧妙,细致入微,风味独而闻名遐迩。
徽菜代表菜:油酥烧饼
油酥烧饼是徽州传统的风味点心,目前也有很多店面出售,它采用上等面粉与素油搅拌制成油酥面团,经过卷叠压后作皮料,选用嫩梅干菜与猪肥膘(切成小丁)为馅,包成饼状,然后沾上一层芝麻,贴于大风炉的内壁,以木炭之微火烘烤,烤熟后出炉,似螃蟹之壳,故当地人又称之为“蟹壳黄”。刚出炉有蟹壳黄,不待入口,便觉奇香浓烈,咬一块,酥脆爽口,层层剥落,其味隽永。
徽菜代表菜:鲜菜锞
鲜菜锞为徽州锞之名品,鲜菜锞在黄山、屯溪、歙县等地甚为流传,几乎家家会做。采用新鲜瓜菜(如青菜、韭菜、菠菜、南瓜等)拌上肉丁,撒上精盐,配以干辣椒和味精做成鲜菜馅心,再选用上等面粉加清水调制成冷水面团,擀成大面皮,包上馅将四面提起皱收紧后稍稍压扁,再用滚槌压滚,使鲜菜锞成为圆形,放入平底锅煎制,待两面金黄,馅心断生,即可乘热食之。
>徽菜代表菜:蛋饺
蛋饺是徽州传统风味小吃系列,按当地的风俗来讲,每年农历腊月底,为了迎接新春,每家每户都要做蛋饺,因为蛋饺色泽澄黄,是富贵的象征。吃了蛋饺就意味着来年交好运气。
蛋饺不仅寓意深远,而且制作流程也非常考究,一般选用软五花肉制成细茸,配以葱、姜、酒、白糖和适量豆腐泥再以盐、味精调味制成馅心待用,再选用新鲜的鸡蛋为坯料,将鸡蛋磕入碗内加少量盐搅拌均匀,另取一只圆口勺放火上烧热,取一块肥膘擦之或以熟猪油润之,以防蛋液沾勺;用汤匙舀适量调制好的蛋液放勺内,边倒边旋动手勺,使其形成一块圆皮,待蛋皮底面凝固而表面未凝固之际,放入馅心,并将其等分叠折,再稍烤片刻,待口封好后即成蛋饺。当地一般食用时采用蒸制法或配以适量配料烩制为常见。
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徽菜起源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在清朝中、末期达到了鼎盛,徽菜是徽州的地方特色,其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赋予徽菜独有的味道,由于明清徽商的崛起,这种地方风味逐渐进入市肆,流传于苏、浙、赣、闽、沪、鄂以至长江中、下游区域,具有广泛的影响,明清时期一度居于八大菜系之首。代表菜品:徽州毛豆腐、红烧臭鳜鱼、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腌鲜鳜鱼、黄山炖鸽等等。
宋高宗曾问歙味于学士汪藻,汪藻举梅圣俞诗对答“雪天牛尾狸,沙地马蹄鳖”。牛尾狸即果子狸,又名白额。据《徽州府志》记载,早在南宋间,用徽州山区特产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狸做菜已闻名各地。
徽菜起源于徽州府城歙县(古徽州),徽菜发端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民国间徽菜在绩溪继续进一步发展。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被授予中国徽菜之乡称号,每年均举办国际徽菜饮食文化节。
徽菜,是中国传统的八大菜系之一。起源于古徽州其名称贯穿并伴随了800多年的徽州历史建制,其发端可以追溯至更早之前。中国的八大菜系各自产生并发展于古代不同的历史时期、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以及其特有的地域饮食习惯,它与地缘有关,而不是以行政省份为单位而划分出的笼统概念。根据不同菜系的影响力,既有跨越省份,也有几个菜系同时存在于一省之内的情况,经过长年累月,岁月更迭,各菜系之间相互渗透、取长补短,除了尤其显著的地域特色之外,也更多的趋于共通。“徽”是徽州的简称,“徽菜”因徽州而得名,其因徽州商人的崛起而兴盛,又因徽商的没落而衰弱。徽州商帮的发迹对饮食的讲究进而刺激了家乡饮食业的发展,不仅使得徽菜的层次提高,成为宴请应酬的必备,也促使徽菜馆遍布全国各地。徽商走到哪,哪里就有徽菜的影子。在徽厨遍天下的时代,徽州菜肴达到鼎盛,经营者不仅继承徽菜的烹饪传统,把徽州人的食俗传到异乡他帮,还吸取各帮烹饪技术之所长,样样烹饪入味。发展出的菜品有:全家福、凤还巢、炒鳝糊、杨梅丸子、沙地鲫鱼、银芽山鸡、红烧划水、五色绣球、三虾豆腐、翡翠虾仁、红烧大烤、蜜汁火方、腐乳炸肉、雪映红梅、火煺烧边笋、松鼠溜黄鱼、砂锅鸭馄饨等数百种。 如今徽菜中还保留了一品锅、刀板香、腌鲜臭鳜鱼、虎皮毛豆腐、问政笋、火腿炖甲鱼、黄山双石(石蛙炖石耳)、杨梅圆子、凤炖牡丹、荷叶粉蒸肉、青螺炖鸭 、中和汤 等传统佳肴。
徽菜的主要特点:烹调方法上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等
徽菜的形成与江南古徽州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饮食习俗密切相关。绿树丛荫、沟壑纵横、气候宜人的徽州自然环境,为徽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徽菜原料。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徽菜发展的有力物质保障,同时徽州名目繁多的风俗礼仪、时节活动,也有力的促进了徽菜的形成和发展。在绩溪,民间宴席中,县城有六大盘、十碗细点四,岭北有吃四盘、一品锅,岭南有九碗六、十碗八等。
梅圣俞诗对答“雪天牛尾狸,沙地马蹄鳖”。牛尾狸即果子狸,又名白额。徽菜系在烹调技艺上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较少,重油、重色、重火功。
一是就地取材,以鲜制胜。徽地盛产山珍野味河鲜家禽,就地取材使菜肴地方特色突出并保证鲜活。二是善用火候,火功独到。根据不同原料的质地特点、成品菜的风味要求,分别采用大火、中火、小火烹调。三是娴于烧炖,浓淡相宜。除爆、炒、熘、炸、烩、煮、烤、焐等技法各有千秋外,尤以烧、炖及熏、蒸菜品而闻名。四是注重天然,以食养身。徽菜继承了祖国医食同源的传统,讲究食补,这是徽菜的一大特色。
徽菜的鼎盛时期,正是徽商独霸中国的时期。徽州商人在一定程度上,给徽州菜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关于徽菜的传播与发展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说,当时徽商谈生意、应酬或是好友聚会都会摆上一桌家乡菜,以示为对待贵宾的尊重。因为徽菜的取材以及特色是独具一格的,十分具有代表性。于是徽菜开始迈向注重品质、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二是说,徽州商人遍布天下,根在徽州,口味也在家乡,所以有求必有供。于是遍布全国的徽菜馆开始陆续出现。这也推动了徽菜体系的发展。
明代晚期至清代乾隆末年是徽商的鼎盛时期,实力及影响力位居全国10大商帮之首,其足迹几遍天下,徽菜也伴随着徽商的发展,逐渐声名远扬。哪里有徽商,哪里就有徽菜馆。徽州人在全国各地开设徽馆达上千家,仅上海就有140多家,足见其涉及面之广,影响力之大。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徽菜经过历代徽厨的辛勤劳动,兼收并蓄,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以就地取材,选料严谨,巧妙用火,功夫独特,擅长烧炖,浓淡适宜,讲究食补,以食补身,注重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而成为雅俗共赏,南北兼宜,独具一格,自成一体的著名菜系。
查看更多关于【餐厅推荐】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