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吃喝玩乐没有跟上吧,只是搞成了观光。而且周边的农村农民也没有把梁山泊的故事和自己的民宿等等活动结合起来。假如说搞一个影视城,在这个附近的话,梁山泊影视城肯定会很火的。
历史上的宋江跟方腊,一样。小说里的宋江,成了一个反面人物。极具迷惑性,骨子里是忠于朝庭的。晃盖一死,宋江上台,聚义厅变了忠义堂,不反朝庭了,也就是起义的路线改变了,跟农民起义性质不同了。这样,招安,当然乐于接受。
要想梁山泊能够更加的吸引游客,我觉得有必要重新拍一部电视片把宋江平反,让宋江坚决不投降,跟官兵打到底,最后战死沙场。
然后官兵有人假冒宋江假传圣旨,这才把其他的一些梁山泊的好汉将领带到浙江临安,在与方腊作战当中受到了损失,全军覆没。
如果改写电视片能够发表的话,那么整个景点包括浙江的方腊洞以及山东的景点,可以全部连贯起来一起推广一条龙宣传了。
梁山好汉吃肉会加什么佐料?
中国小说《水浒传》,正值北宋徽宗年间。那时候中国还没有辣椒,炒肉煮菜所放佐料只有盐、米、酒、醋、酱、蒜、姜、葱、蜂蜜、羊奶、蔗糖、花椒、胡椒等等。
梁山好汉喜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身强力壮,口味偏重。如果那个时候有辣椒,他(她)们肯定是无辣不欢。可惜没有辣椒吃,鲁智深吃狗肉得蘸蒜泥就酒,就大喜过望了。
以下罗列小说《水浒传》可能出现的一些菜品和佐料:
1.酿鹅
酿鹅就是糟鹅。
金翠莲款待鲁提辖
“老儿和这小厮上街来,买了些鲜鱼、嫩鸡、酿鹅、肥鲊、时新果子之类归来。”(小说《水浒传》第四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糟鹅以酒糟卤制而成。皮白肉嫩,香气扑鼻,味美爽 口,翅膀、鹅脚各有特色。糟鹅是苏州特产,每年5月上 旬上市,为夏令食品。1.选料和配料选体重2 ~ 2. 5千克的肥嫩鹅,宰杀 方法与盐水鹅相同。以50只鹅为单位,用陈年香糟2. 5千克,黄酒3千 克,大曲酒250克,酱油750克,食盐1500克,葱1500 克(其中500克挽成葱结,1000克切成葱花),姜200克 (其中150克切成姜末,50克切块),花椒25克。2.煮鵝将宰杀洗净的白条鹅放人清水锅内,旺火 煮沸,除浮沫后,加葱结500克,姜块50克,黄酒500 克,改用中火煮50分钟左右,捞出鹅,趁热往煮鹅的原 汤内加酱油750克,盐1500克,葱花1000克,姜末150 克,花椒25克,调匀后冷却。
2.肥鲊
鲊即用盐、米和酒腌制而成的鱼、肉、菜类。
鲊,菹也,盐、米酿鱼以为菹,熟而食之也。——东汉刘熙《释名》
3.蒜泥
鲁智深用熟狗肉蘸蒜泥吃。
那庄家连忙取半只熟狗肉,捣些蒜泥,将来放在智深面前。智深大喜,用手扯那狗肉,蘸着蒜泥吃,一连又吃了十来碗酒。(小说《水浒传》第四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4.鱼羹
浓浓的鱼汤。
施恩,武松
摆下几般菜蔬,又是一大旋酒,一碗鱼羹,一大碗饭。(小说《水浒传》第二十八回,武松威镇安平寨,施恩义夺快活林)
5.鱼辣汤
宋江道:“得些辣鱼汤醒酒最好。”
(小说《水浒传》第三十八回,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跳)
材料:鱼肉300g,大白菜200g,辣白菜150g,豆腐300g,豆芽菜200g,白萝卜100g
步骤:
一、鱼以清水仔细清洗干净后,切片用盐,胡椒,鸡精等调料腌制一小会儿
二、将鱼放入炖锅里,加进洗米水至七分满炖煮
三、加进辣椒酱、辣白菜、酱油、盐及辣椒粉
四、再加进豆腐、豆芽菜、白萝卜慢熬
五、起锅前,摆上葱段调味配色即可。
以上是当代人做的鱼辣汤,有辣椒好办事。不知宋江在江州吃的鲜鱼辣汤用什么佐料增加辣味。
6.姜
在我国春秋时期已经有姜出现。
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论语·乡党》)
7.蒜
大蒜原产于西亚和中亚,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把大蒜带入中国。
8.辣椒
辣椒是人类种植的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大概在公元前7000年时,就已生长在大陆上。考古学家估计,公元前5000年,玛雅人开始吃辣椒。但是,这对于遥远的古中国来说,直到明朝末年,辣椒才进入中国。
一、清初,最先开始食用辣椒的是贵州及其相邻地区。在盐缺乏的贵州,康熙年间“土苗用以代盐”,辣椒甚至起到了盐的作用。湖南人吃辣的习惯,是到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之间才养成的。
据清代末年《清稗类钞》记载:“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湘鄂人)喜辛辣品”,“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瞧瞧,那时候湖南、湖北人食辣已经成性,连汤里头都要放辣椒了。无怪乎有民谣说,辣椒是穷人的油盐。
二、最早的川人不吃辣,反而与江浙一带一样喜欢甜食。不过,我们的老祖先也确实是喜欢重口味的,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就有了各种辛香料,茱萸啊姜啊芥末啊大蒜啊花椒啊等等。比如先秦时代,便有了花椒的使用记载,《诗·陈风·东门之枌》:“谷旦于逝,越以酸迈。视尔如荍,贻我握椒。”无辣不欢,真是中华民族一种古老而悠久的口味偏好啊。
9.葱
葱原产于中国。
10.酱
酱,用发酵后的豆、麦等做成的一种调味品。柴米油盐酱醋茶,此之谓也。
11.醋
醋是中国各大菜系中传统的调味品。据现有文字记载,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曲作为发酵剂来发酵酿制食醋,东方醋起源于中国,据有文献记载的酿醋历史至少也在三千年以上。“醋”称“酢”、“醯”、“苦酒”等。“酉”是“酒”字最早的甲骨文。同时把“醋”称之为“苦酒”,也同样说明“醋”是起源于“酒”的。
12.蜂蜜
蜂蜜在古代世界各地都有,《圣经》、《诗经》、《吠陀经》等都有记载。
13.奶(牛奶、羊奶)
中国人真正开始喝牛奶约始于1928年,喝羊奶的习惯远远早于喝牛奶。
古籍《本草纲目》记载:“羊乳甘温,益五脏”。更早的《魏书》王琚传记载:“常饮羊奶,色如处子。”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更记载了当时人们用羊奶做奶酪的方法:“羊产在日,直以手核令破…饱草,便可作酪”。
更有多部史册战书记载:古代游牧民族多食羊肉饮羊奶,身体格外高大强壮。
14.蔗糖
甘蔗原产地可能是新几内亚,后来传播到南洋群岛和印度。大约在周朝周宣王时传入中国南方。
汉朝至隋朝
世界各国“蔗糖”(sugar、sucrose)和中国古代的“西极石密”和“西国石密”都包含“sacca”字根,来自梵文sakara。说明蔗糖发原地是古印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和世界各地。
敦煌残卷中有一段关于印度制糖术的纪录,说到印度出产甘蔗,可造最上“煞割令”。根据季羡林解读,“煞割令”就是梵文sakara的音译,证明印度制糖术的确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印度制蔗糖的方法,是将甘蔗榨出甘蔗汁晒成糖浆,再用火煎煮,成为蔗糖块(sakara)。梵文sakara又有“石”的含义。印度的“石”糖在汉代传入中国,汉代文献中的“石蜜”、“西极石蜜”、“西国石蜜”,指由西域入口的“石”糖;其中“西国”、“西极”正是梵文sakara的对音,而“石蜜”是梵文sakara的意译。
石蜜就是片糖。
唐代
后来印度的炼糖术有进一步地高:将甘蔗榨出甘蔗汁,用火熬炼,并不断加入牛乳或石灰一同搅拌,牛乳或石灰和糖浆中的杂质凝结成渣,原来褐色的糖浆颜色变淡,经过反复的除杂工序,最后得到淡黄色的沙糖。《新唐书》中记载唐太宗遣使去摩揭陀(印度)取熬糖法,说明印度的炼糖术在唐朝传入中国。
宋代
北宋初期,三佛齐和大食等国贡白砂糖。白砂糖是从石蜜进一步提炼的,呈沙颗粒状态,色淡黄,比石蜜色淡,不是白如雪。宋代出现世界第一部甘蔗炼糖术专著《糖霜谱》。制糖成为一门重要产业,糖制品种类繁多,有香糖果子、狮子糖、花花糖、胶牙糖、芝麻糖、锤子糖、杨梅糖等。
15.花椒
16.胡椒
你喜欢什么佐料,他就会加什么佐料。反正施耐庵死了,他不会与你打侵权官司或赔款,放心加吧,朋友!难怪现猪都怕与人相处,纷纷逃离人间找猪八戒,重找智商高的二奶传宗接代。
查看更多关于【美食资讯】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