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的辛福两个,字,多少人是茫然的,站在角度位置去思索吧。
以前虽然过得穷,但精神上富有,没有忧虑,福利待遇好。从小学到大学都不要学费,只收课本费,大学读书还发零花线。读完书后由国家安排,不要找关系,更不会失业。城镇青年不愁工作,到年龄就有安排。到了结婚年龄,单位安排住房,生了病,住院、吃药不要钱。生活困难可找组织,申请困难补助。物资虽然贫乏,但单位后勤部门组织人员到外采购,分发给职工。厂矿企业设有托儿所、幼儿园、学校以及公共活动场所等设施。得到了领导的关怀,爱护,是主人翁,感觉幸福。
现在,虽然生活条件得到了巨大的提高,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红利。但人没有那么纯朴了,没有那么重情感了,对金钱的欲望强烈些了。虽说钱不是万能的,但社会上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人攀比成风、人情开支、住房、医疗、养老、读书、就业压力都较大。现代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确实富了,但仍有不少人怀念上世纪的生活。
大凉山的苦荞黄了,金秋还会远吗?
大凉山的苦荞黄了,金秋还会远么?
不远了!
一下是转载的原文
萨古曲惹 撰文/摄影
每年7月到9月是大凉山彝族人收割苦荞的农忙时节,金黄色的荞地和收割苦荞的人形成一道大凉山特有的风景线。
筛荞
行走在四川省大凉山美姑县沙洛村,金色的苦荞地夹杂着白色的燕麦地和挖收土豆后的黄土地,四周各式各样的丘山,重重叠叠消失在天边。秋收的村民们三三两两分布在不同颜色的地块上,有的割、有的打、有的筛、有的运,立在他们身后的圆锥形荞垛,密密麻麻,几乎每块地埂边都点缀着一匹或两匹不同颜色的驮运马。
晒干的荞垛
“在那纳古衣达,苦荞撒下地,生长绿油油,荞叶似斗笠……”一首《苦荞之歌》道出了大凉山彝族人爱苦荞的渊源。
坐在荞地边的惹吉达夫老人说:“苦荞是上天恩赐彝人的食品和敬献品。当一个小孩呱呱坠地,吃的第一口食物就是苦荞;当一位老人去世,人们送别他的是苦荞;当一位姑娘出嫁,来到婆家第一顿吃的是苦荞……苦荞是大凉山彝族的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
收荞人家
达夫老人说着铺开一张白色的大编织袋,叫女儿阿依抱一把几天前割下的苦荞放在上面,老人用一根木棍轻轻击打了一下,“哗——”一声,荞粒奔落在编织袋上,不一会儿,达夫老人和阿依就打出了一大堆荞籽。“我们收荞从不用风机,都用自然风,招风有两招,一是吹口哨,二是放烟。”阿依把荞籽捧进筛子,站起身来筛,达夫老人在旁边吹着口哨招风,荞叶顺风飘去,碎荞杆留在筛里,荞籽落在编织袋上。父女俩把干净的荞籽装在口袋里,用马驮走。我走向有人作业的地头,继续寻听苦荞的故事。
“荞收间让人记忆犹新的是欠瞌睡。”沙洛村村会计俄木依体说,“收荞的时间比较讲究,割荞必须在晴天的上午10点之前,超过了10点,再割就会落荞粒;若是雨天割收,荞垛就会发芽。”因此,割荞人大都两三点钟起床,带着干粮,在月光下摸着割或背着矿灯割。而打荞则要在10点以后,让太阳把荞垛晒干,不仅打起来省力,而且荞籽存放多年也不会变质、生虫。
苦荞粑青香甘甜,很多客商步行到村里来收买,说是治胃病的良药。现代临床医学观察表明,苦荞麦面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强人体免疫力、疗胃疾、除湿解毒等功效,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胃病患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美姑街头苦荞面粉加工店店主阿呷莫说:“这几年苦荞越来越被城里人看重,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的客商都来订货,供不应求。”图片也是原文图片
凉山的苦荞黄了,金秋已来到。每年立秋前后是大凉山苦荞成熟的季节,满山遍野都迷迷散着苦荞的清香味。苦荞是一种非常健康的杂粮,现代临床医学观察表明,苦荞麦面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强人体免疫力、疗胃疾、除湿解毒等功效,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胃病患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苦荞非常好哟,今年我多买一点。
查看更多关于【凉山生活】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