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多雾山区最能种荞麦,荞麦喜温喜湿润,耐贫瘠力极强,有雾气提高空气湿度可以有效增产,以下为生长要求与栽培技术,希望你能理出头绪。
1.温度
荞麦是喜温作物,生育期要求10℃以上的积温1100~2100℃。荞麦种子发芽的最适宜温度为15~30℃。播种后4~5天就能整齐出苗。生育阶段最适宜的温度是18~22℃;在开花结实期间,凉爽的气候和比较湿润的空气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当温度低于13℃或高于25℃时,植株的生育受到明显抑制。荞麦耐寒力弱,怕霜冻,因此栽培荞麦的关键措施之一,就是根据当地积温情况掌握适宜的播种期,使荞麦生育期处在温暖的气候条件下,开花结实处在凉爽的气候环境中,保证在霜前成熟。
2.水分
荞麦是喜湿作物,一生中约需要水760~840立方米,比其它作物费水;抗旱能力较弱。荞麦的耗水量在各个生育阶段也不同。种子发芽耗用水分约为种子重量的40~50%,水分不足会影响发芽和出苗;现蕾后植株体积增大,耗水剧增;从开始结实到成熟耗水约占荞麦整个生育阶段耗水量的89%。荞麦的需水临界期是在出苗后17~25天的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形成期,如果在开花期间遇到干旱、高温,则影响授粉,花蜜分泌量也少。当大气湿度低于30~40%而有热风时,会引起植株萎蔫,花和子房及形成的果实也会脱落。荞麦在多雾,阴雨连绵的气候条件下,授粉结实也会受到影响。
3.日照
荞麦是短日照作物,甜荞对日照反应敏感,苦荞对日照要求不严,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都能生育并形成果实。从出苗到开花的生育前期,宜在长日照条件下生育;从开花到成熟的生育后期,宜在短日照条件下生育。长日照促进植株营养生长,短日照促进发育。同一品种春播开花迟,生育期长;夏秋播开花早,生育期短。不同品种对日照长度的反应是不同的,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的反应敏感。荞麦也是喜光作物,对光照强度的反应比其它禾谷类作物敏感。幼苗期光照不足,植株瘦弱;若开花、结实期光照不足,则引起花果脱落,结实率低,产量下降。
4.养分
荞麦对养分的要求,一般以吸取磷、钾较多。施用磷、钾肥对提高荞麦产量有显著效果;氮肥过多,营养生长旺盛,“头重脚轻”,后期容易引起倒伏。荞麦对土壤的选择不太严格,只要气候适宜,任何土壤,包括不适于其它禾谷类作物生长的瘠薄、带酸性或新垦地都可以种植,但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为最适合。酸性较重的和碱性较重的土壤改良后可以种植。
我国是荞麦起源中心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但因荞麦在作物布局中的地位长期不受重视,八十年代以前,我国荞麦科研尚属空白,虽起步晚,但发展较快,尤以在栽培技术的研究方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技术系统体系,概括而言,要实现荞麦高产,应做到六个改变:改赖茬赖地为好茬好地;改粗放耕作为精耕细作;改撒播为条播合理密植;改不施肥为科学施肥;改农家品种为优良品种;改只种不管为精细管理。
栽培技术】
1.选种
选用良种是投资少、收效快,提高产量的首选措施,阿坝州荞麦品种多,各有不同的适应性,因此要因地制宜。主栽品种选用经提纯复壮的地方品种和育成的“川荞1号”、“西荞1号”等。在二半山区选用“大苦荞”、“细圆粒荞”、“川荞1号”、西荞1号”等抗逆性强,丰产性能好的中熟及中晚熟品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在高二半山区选用“西荞1号”、“猪屎荞”等耐寒耐瘠的品种,能获得较稳定的产量。在低二半山区,选用“川荞1号”、“西荞1号”、“大苦荞”、“水荞”等早中熟高产的品种。
2.选茬整地
(1)选茬
轮作制度是农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轮作,也称换茬,是指同一地块上于一定年限内按一定顺序轮换种植不同种作物,以调节土壤肥力,防除病虫草害,实现作物高产稳产,“倒茬如上粪”说明了轮作的意义。连作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更不利于土地的合理利用。荞麦对茬口选择不严格,无论在什么茬口上都可以生长,但忌连作。为了获得荞麦高产,在轮作中最好选择好茬口,比较好的茬口是豆类、马铃薯,这些都是养地作物;其次是玉米、小麦、菜地茬口,这些都是用地作物,也是荞麦的主要茬口。
(2)整地
荞麦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强,只要气候适宜,任何土壤,包括不适合于其它禾谷类作物生长的瘠薄地、新垦地均可种植,但有机质丰富,结构良好,养分充足,保水力强,通气性好的土壤能生产出优质高产的荞麦。
荞麦根系发育弱,子叶大,顶土能力差,不易出土全苗,要求精细整地。整地质量差,易造成缺苗断垄、影响产量。抓好耕作整地这一环节是保证荞麦全苗的主要措施。前作收获后,应及时浅耕灭茬,然后深耕。如果时间允许,深耕最好在地中的杂草出土后进行。
荞麦根系发育要求土壤有良好的结构、一定的空隙度,以利于水分、养分和空气的贮存及微生物的繁殖。重粘土或粘土,结构紧密,通气性差,排水不良,遇雨或灌溉时土壤微粒急剧膨胀,水分不能下渗,气体不能交换,一旦水分蒸发,土壤又迅速干涸,易板结形成坚硬的表层,不利于荞麦出苗和根系发育;沙质土壤结构松散,保肥保水能力差,养分含量低,也不利于荞麦生育;壤土有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排水良好,含磷、钾较高,适宜荞麦的生长,增产潜力较大。荞麦对酸性土壤有较强的忍耐力,碱性较强的土壤,荞麦生长受到抑制,经改良后方可种植。
荞麦喜湿润,但忌过湿与积水,在多雨季节及地势低洼易积水之地,尤其是稻田种植荞麦,更应作畦开沟排水。
深耕是我国各地荞麦丰产栽培的一条重要经验和措施。深耕能熟化土壤,加厚熟土层,同时改善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状况,提高土壤肥力,既有利于蓄水保墒和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又有利于荞麦发芽、出苗和生长发育,同时可减轻病虫草对荞麦的危害。深耕改土效果明显,但深度要适宜。各地研究结果表明,荞麦地深耕一般以20~25cm为宜。深耕又分春深耕、伏深耕和秋冬深耕,以伏深耕效果最好。伏深耕晒垡时间长,接纳雨水多,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积累和地力的恢复。荞麦伏耕地较少。一般以春、秋深耕为主。在进行春、秋深耕时,力争早耕。深耕时间越早,接纳雨水就越多,土壤含水量就相应越高,而且熟化时间长,土壤养分的含量相应也高。
3.施肥
荞麦是一种需肥较多的作物。要获得高产,必须供给充足的肥料。根据研究,每生产100kg荞麦籽粒,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氮4.01~4.06kg,磷1.66~2.22kg,钾5.21~8.18kg,吸收比例为1∶0.41~0.45∶1.3~2.02。荞麦吸收氮、磷、钾的比例和数量与土壤质地、栽培条件、气候特点及收获时间有关,但对于干旱瘠薄地和高寒山地,增施肥料,特别是增施氮、磷肥是荞麦丰产的基础。
施肥应以“基肥为主、种肥为辅、追肥为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施用量应根据地力基础、产量指标、肥料质量、种植密度、品种和当地气候特点科学掌握。
(1)基肥: 荞麦播种之前,结合耕作整地施入土壤深层的肥料,也称底肥。充足的优质基肥,是荞麦高产的基础。基肥一般以有机肥为主,也可配合施用无机肥。基肥是荞麦的主要肥料,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50~60%。荞麦生产常用的有机肥有粪肥、厩肥和土杂肥。粪肥以人粪尿为主,是一种养分比较完全的有机肥,粪肥是基肥的主要来源,易分解,肥效快,当年增产效果比厩肥、土杂肥好。荞麦田基肥施用有秋施、早春施和播前施。秋施在前作收获后,结合秋深耕施基肥,它可以促进肥料熟化分解,能蓄水,培肥,高产,效果最好。荞麦多种植在边远的高寒山区和旱薄地上,或作为填闲作物种植,农家有机肥一般满足不了荞麦基肥的需要,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表明,若结合一些无机肥作基肥,对提高荞麦产量大有好处。目前用作基肥的无机肥有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酸二铵、硝酸铵、尿素和磷酸氢钙。过磷酸钙、钙镁磷肥作基肥最好与有机肥混合沤制后施用。磷酸二铵、硝酸铵、尿素和磷酸氢钙作基肥可结合秋深耕或早春耕作时施,也可在播前深施,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2)种肥: 在播种时将肥料施于种子周围的一项措施,采用播前以肥拌籽、播种时溜肥或结合“种子包衣”等。种肥能弥补基肥的不足,以满足荞麦生育初期对养分的需要,并能促进根系发育。传统的种肥是粪肥,这是适应肥料不足而采用的一种集中施肥法。随着荞麦科研的发展,用无机肥料作种肥成为荞麦高产的主要技术措施。常用作种肥的无机肥料有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酸二铵、硝酸铵和尿素等。栽培荞麦以每亩施30公斤磷肥作种肥定为荞麦高产的主要技术指标。过磷酸钙、钙镁磷肥或磷酸二铵作种肥,一般可与荞麦种子搅拌混合使用,硝酸铵和尿素作种肥一般不能与种子直接接触,否则易“烧苗”,故用这些化肥做种肥时,要远离种子。
(3)追肥: 荞麦生育阶段不同,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也不同。现蕾开花后,需要大量的营养元素,此时补充一定数量的营养元素,对荞麦茎叶的生长,花蕾的分化发育,籽粒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追肥还应视地力和苗情而看:地力差,基肥和种肥不足的,出苗后20~25天,封垄前必须补进追肥;苗情长势健壮的可不追或少追;弱苗应早追苗肥。追肥一般宜用尿素等速效氮肥,用量不宜过多,每亩以5~8公斤为宜。无灌溉条件的地方追肥要选择在阴雨天气进行。此外,在有条件的地方,用硼、锰、锌、钼、铜等微量元素肥料作根外追肥,也有增产效果。
4.合理密植
构成荞麦产量的因素主要是每亩株数、每株粒数和千粒重,三者都和密度有关。合理密植就是充分有效地利用光、水、气、热和养分,协调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在群体最大限度发展的前提下,保证个体健壮地生长发育,使单位面积上的株粒数和粒重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而获得高产。由此可见,密度对株粒数和粒重影响较大,通过合理密植等栽培措施,协调各产量因素之间关系,对提高产量有显著效果。
(1)播种量
荞麦播种量是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种子发芽率、播种方式和群体密度确定的。在一般情况下,甜荞每亩播种量2.5~3公斤,苦荞每公顷播种量1.5~2kg为宜。阿坝州播种量一般甜荞每亩5kg,苦荞每亩播种量4kg。
播种量与荞麦产量直接相关。播种量大,出苗太密,个体发育不良,单株产量很低,单位面积产量不能提高。反之,播种量小,出苗太稀,个体发育良好,单株产量虽然很高,但单位面积上株数少,产量同样不能提高。所以,根据地力、品种、播种期确立适宜的播种量,是确定荞麦合理群体结构的基础。
(2)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影响荞麦分枝、株高、节数、花序数、小花数和粒数。肥沃地荞麦产量主要靠分枝,瘠薄地主要靠主茎。一般参照中肥地密度指标,在肥地适当减低密度,瘦地适当加大密度。
(3)播种期
同一品种的生育日数因播种期而有很大的差异,其营养体和主要经济性状也随着生育日数而变化,同一地区春荞营养体较夏荞大,春荞留苗密度应小于夏荞。
(4)品种
荞麦品种不同,其生长特点、营养体的大小和分枝能力、结实率有很大差别。一般生育期长的晚熟品种营养体大、分枝能力强,留苗要稀;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则营养体小,分枝能力弱,留苗要稠。
(5)播种方式
荞麦播种方式不同,荞麦的个体生长发育也不同。条播植株营养体较大,能充分利用土壤养分,田间通风透光好,留苗密度相对较稀。点播植株穴内密度大,植株发育不良,密度难于控制,相对留苗较多。撒播植株出苗不均匀,留苗密度大,靠植株自然消长调节群体,留苗密度要稠。
根据各地实验研究结果:在中等肥力土壤,条播种植甜荞适宜的留苗密度为每亩6万株;苦荞为每亩7.5万株。目前国内外对荞麦高产技术的研究,有认为依靠多分枝、多结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也有认为应控制分枝,提高主茎果枝结实率,使养分集中利用,限制荞麦无限生长,提高单株粒重等不同技术观点和试验方法,研究试验证明后者优于前者。
5.播种
荞麦是带子叶出土的,播种不宜太深,种深了难以出苗,播种浅了又易风干。因而,播种深度是全苗的关键措施。为了保证顺利出苗,播种不宜过深,一般以3~4cm为宜,在沙质土和干旱区可以稍微深些,但不要超过6cm。掌握播种深度,一要依土壤水分,土壤水分充足时要浅点,土壤水分欠缺时要深点;二要依播种季节,春荞宜深些,夏荞稍浅些;三要依土质,砂质土和旱地可适当深一些,粘土地则要稍浅些;四依播种地区,在干旱风多地区,要重视播后覆土,还要视墒情适当镇压,在土质粘重遇雨后易板结地区,播后遇雨,可用耙破板结;五依品种类型,不同品种的顶土能力各异,各地实验结果以4cm为宜,不得超过6cm。
(1)适时播种
适时播种是荞麦获得高产成败的关键措施,播种早晚都会影响荞麦的产量。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各地自然条件、种植制度差异较大。从全国范围看,我国荞麦一年四季都有播种:春播、夏播、秋播和冬播,也称春荞、夏荞、秋荞、冬荞。我国北方旱作区及一年一作的高寒山地多春播;黄河流域冬麦区多夏播;长江以南及沿海的华中、华南地区多秋播;亚热带地区多冬播;西南高原地区春播或秋播。各产区的具体适宜播期应根据品种的熟性(生育期)、当地的无霜期及>10℃的有效积温数,使荞麦的盛花期避开当地的高温(>26℃)期,同时保证霜前成熟为基本原则。例如:内蒙古阴山以北丘陵地区,河北张家口坝上,是我国早熟春甜荞地区,播种不宜太早,早播易受晚霜危害,晚播易受早霜危害,适宜播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再如:甘肃陇东、陕西渭北及黄河沿岸地区和山西中南部的小麦及其他作物收获较早,荞麦种的也较早,一般在7月中旬播种。阿坝州低海拔地区在7月播种荞麦,高半山地区可在4月中旬到6月底播种;云南、贵州的荞麦主要在1700米以下的低海拔地区种植,一般在8月上中旬播种;云南西南部平坝地区、广西、广东和海南一些地方是冬荞,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播种。西南高寒山区,苦荞的适宜播种期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
(2)种子处理
荞麦高产不仅要有优良品种,而且要选用高质量成熟饱满的新种子。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对于提高荞麦种子质量、全苗、壮苗奠定丰产作用很大。荞麦种子处理主要有晒种、选种、浸种和药剂拌种几种方法。
①晒种:能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晒种可改善种皮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促进种子成熟,提高酶的活力,增强种子的生活力和发芽力。晒种还借助阳光中的紫外线可杀死一部分附着于种子表面的病菌,减轻某些病害的发生。晒种以选择播种前7~10天的晴朗天气,将荞麦种子薄薄地摊在向阳干燥的地上或席上,晒种时间应根据气温的高低而定,气温较高时晒一天即可。
②选种:目的是剔除空粒、破粒、草籽和杂质,选用大而饱满整齐一致的种子,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大而饱满的种子含养分多、生活力强,生根快,出苗快,幼苗健壮。荞麦选种方法有风选、水选、筛选、机选和粒选等。利用种子清选机同时清选几个品种时,一定要注意清理清选机,防止种子的机械混杂。
③温汤浸种:有提高种子发芽力的作用,用35~40℃温水浸10~15分钟效果良好,能提早成熟。用其它微量元素溶液:钼酸铵(0.005%)、高锰酸钾(0.1%)、硼砂(0.03%)、硫酸镁(0.05%)、溴化钾(3%)浸种也可促进荞麦幼苗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④药剂拌种:是防止地下害虫和荞麦病害极其有效的措施。药剂拌种是在晒种和选种之后,用种子量0.5~0.1%的五氯硝基苯粉拌种,防止疫病、凋萎病和灰腐病。也可用种子重量的0.3~0.5%的2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0.5%甲拌磷乳油拌种,将种子拌匀后堆放3~4小时再摊开晾干,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3)播种方法
我国荞麦种植区域广大,产地的地形、土质、种植制度和耕作栽培水平差异很大,故播种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有条播、点播和撒播。科学种植荞麦应倡导条播。撒播因撒籽不匀,出苗不整齐,通风透光不良,田间管理不便,故而产量不高。点播太费工。条播播种质量高,有利于合理密植和群体与个体的协调发育,从而得以荞麦产量的提高。据四川省昭觉农科所的田间试验,苦荞条播比撒播增产15%,点播比撒播增产13%;四川省凉山州农技站试验,苦荞采用条播和点播均比撒播产量高,其中条播比撒播增产20.34%,点播比撒播增产6.89%。
①条播:主要是畜力牵引的耧播和犁播。根据地力和品种的分枝习性分窄行条播和宽行条播,条播以167~200cm开厢,播幅13~17cm,空行17~20cm。条播的优点是深浅一致,落子均匀,出苗整齐,在春旱严重、墒情较差时,可探墒播种,适时播种,保证全苗。条播还便于中耕除草和追肥的田间管理。条播以南北垄为好。
②点播:采取锄开穴、人工点籽,这种方式除人工点籽不易控制播种量外,每亩的穴数也不易掌握,营养面积利用不均匀,还比较费工。凉以167~200cm开厢,行距27~30cm,窝距17~20cm,每窝下种8~10粒种子,待出苗后留苗5~7株。
③开厢匀播: 厢宽150~200cm,厢沟深20cm,宽33cm,播种均匀,每亩播饱满种子3公斤。
④撒播:在一些地区小麦收获后,先耕地随后撒种子,再耙平。由于撒播无株行距之分,密度难以控制,田间群体结构不合理,密处成一堆,稀处不见苗。田间管理困难,一般产量较低。
6.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的任务是,针对荞麦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采用科学的管理措施,保证荞麦高产、稳产。
(1)苗期管理
荞麦播种后要采取积极的保苗措施。播种时遇干旱要及时镇压,踏实土壤,减少空隙,使土壤耕作层上虚下实,以利于地下水上升和种子的发芽出苗。播后遇雨或土壤含水量高时,会造成地表板结,荞麦子叶大,顶土能力差,地面板结将影响出苗,可用耙破除板结,疏松地表,以利出苗。破除地表板结要注意,在雨后地表稍干时浅耙,以不损伤幼苗为度。在低洼地荞麦播种前后应做好田间的排水工作。水分过多对荞麦生长不利,特别是苗期。
(2)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中耕有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通透性、蓄水保墒、提高地温、促进幼苗生长的作用,也有清除杂草危害的效果。根据资料,中耕一次能提高土壤含水量0.12~0.38%,中耕两次能提高土壤含水量1.23%,能明显的促进荞麦个体发育。中耕除草1~2次比不中耕的荞麦单株分枝数增加0.49~1.06个,粒数增加16.81~26.08粒,粒重增加0.49~0.8%,增产38.46%。
所以中耕除草是农业生产上的一项“清洁”工程,它起到了节肥节水增光作用,从而获得增产效果。中耕除草次数和时间根据地区、土壤、苗情及杂草多少而定。第一次中耕除草在幼苗高6~7cm时结合间苗疏苗进行。第二次中耕在荞麦封垄前,结合追肥培土进行,中耕深度3~5cm。
(3)灌溉浇水
荞麦是典型的旱作,但其生育过程抗旱能力较弱,需水较多,以开花灌浆期需水为最多。我国春荞麦多种植在旱坡地,缺乏灌溉条件,荞麦生长依赖于自然降水。夏荞麦区有灌溉条件的地区,荞麦开花灌浆期如遇干旱,应灌水满足荞麦的需水要求,以保证提高荞麦的高产。
(4)花期管理
甜荞是异花授粉作物,又为两性花,结实率低,只有10-15%,是低产的主要因素。提高甜荞结实率的方法是创造授粉条件。甜荞是虫媒花作物,蜜蜂、昆虫能提高甜荞授粉结实率。据内蒙古农业科学院对蜜蜂、昆虫传粉与荞麦产量关系研究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昆虫传粉能使单株粒数增加37.84~81.98%,产量增加83.3~205.6%。故在荞麦田养蜂、放蜂,既是提高荞麦结实率、株粒数,粒重及产量的重要增产措施,又利于养蜂事业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应大力提倡。蜜蜂辅助授粉在荞麦盛花期进行,荞麦开花前2~3天,每亩荞麦田安放蜜蜂1—3箱。
在没有放蜂条件的地方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方法,也可提高荞麦产量。人工辅助授粉以牵绳赶花或长棒赶花为好,辅助授粉要避免损坏花器,在露水大、雨天或清晨雄蕊未开放前或傍晚时,都不宜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苦荞为自花授粉作物,花数可达1500~3000朵,结实率一般40~60%,在肥水条件好的地区,花期应采取限制其无限生长的措施,促进干物质积累,提高单株粒重,获得优质高产。
查看更多关于【运动健康】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