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里面讲 孩子的每一段时期 都会有不一样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以后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您说的那种心理特点 努力去了解顺应孩子的这些心理特点是家长们应该去好好做的,而不是一味的按着自己的思维逻辑教育,这样反而适得其反。
儿童心里健康的标准
孩子的心理健康的标志有以下几点:
1、求知欲强;这样的孩子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试,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2、意志力强;不怕困难和挫折,不达目的不罢休,从不半途而废。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还能排除外界和内心的干扰,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工作。
3、活泼乐观;与人交往坦诚,随和,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遇到困难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能很快释放,不淤泥心理。
4、心态的平衡;经常保持欢乐愉快的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的分析遇到的问题,很少表现出焦虑不安或忧郁。
5、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乐于关心别人,常表现出“利他”和“亲社会”的行为。
6、人际关系良好;心胸开阔,尊重别人,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适应纪律约束和行为规范。
关于小孩子的心理问题
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较为常见,家长们如不注意孩子的心理卫生保护,将会导致孩子在学龄期发生学习困难、交往困难等对学校适应不良的现象,个别少年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从目前情况看,造成学龄前儿童心理障碍的社会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父母文化程度的影响,其文化程度越低,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率越高。
二是父母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的影响,如“母子脆弱症”就是由于母亲对孩子特别担忧和溺爱,导致孩子也发生忧郁及对母亲特别依赖,而缺乏自主。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态度矛盾,更会使孩子发生心理问题。
三是家庭气氛的影响,家庭和睦程度越差,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据调查,和睦家庭儿童心理状况不佳的只占4.8%,不和睦家庭儿童心理状况不佳的有13.5%,而父母离异儿童心理状况不佳的则高达33.3%。其中,受困扰较大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对人焦虑、自责和恐惧倾向,在与人交往和自我认知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
从以上的数据中反应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和老师要多多关注孩子心理上一些微妙的变化,早早发现问题及时对他们进行疏导。如果小孩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排除很有可能影响今后的心理健康,等到发展成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时将会后悔莫及。
查看更多关于【风尚】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