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凉山很美丽,她的美,是丰富多彩的,也是神奇无比的。可以说美丽中国之美的特点,都可以在这块土地上感受到。我曾爬上万格梁子的大山之巅,起伏的山峦,刀砍斧劈的悬崖峭壁,屹立起雕塑般的粗犷和壮丽,山峦之间形成的峡谷沟壑里,涌动着棉絮般的白云,掩藏着让人猜不透的神奇之谜。我曾漫步在如诗如画的泸沽湖畔,面对翡翠碧玉般的一湖琼浆玉液,人仿佛甜醉在仙境里,这里有摩梭人承袭我们祖先尊母如神的奇异婚俗,而摩梭女儿甜美清亮的歌声中让我品味出洋芋花是小凉山最美的花的真正意味。
夏日的一天,雨云化成飘飞的雾气,缠绕山梁、飞进峡谷。我又一次与诗人、劳动模范们走进小凉山,走进宁蒗县。我们刚到山脚,只见白云紫雾笼罩的山坡上,从云雾中透出一片一片的雪白亮色。像大雪在阳光下闪烁,似银片在山坡上闪光。六月飞雪,在小凉山可是少见哩。当地人见我有些不解便说,那是他们县里奔小康的绿色产业,由县财政局兴建的脱毒洋芋科研中心培育出的抗病毒、稳产丰产的新品种,已经被彝族人、摩梭人种遍了小凉山呢。我们见到的雪白的山坡,就是盛开的洋芋花。待我们爬上山坡,向山下望去,雪白的洋芋花覆盖了七梁八坡,一阵山风吹来,山梁大坡翻滚起雪白的花浪,那气势非常壮观,我们被洋芋花簇拥着,畅游在花浪中。
县里财政局的池同志望着脚下的洋芋花,还深有感触地说,小小马铃薯,关系着小凉山各族人民的温饱、奔小康的大民生。他告诉我,小凉山的山大、坡陡,不适合种水稻包谷,过去大多数小凉山人都靠种洋芋为生。天长日久,洋芋种子退化,病虫害严重,不少山民种出的洋芋只有鸽子蛋大,亩产一两百斤,一年辛苦下来,连洋芋也填不饱肚子。那时的小凉山,民贫山穷,和美丽二字相去甚远。宁蒗这个中国边远的彝族自治县,从而被国务院确定为扶贫开发重点县。小凉山历届县委领导,不负国务院领导的重托,决心在小小马铃薯上做篇大文章,上世纪90年代,县财政局就成立了马铃薯试验中心,聘请马铃薯专家李志鸿开展洋芋茎尖脱毒的科研攻关,培育出了适合小凉山气候、土壤的新品种,他们花大力气推广新品种,一家一户帮助种植,使许多小凉山人种马铃薯脱贫,当年普米族诗人鲁若迪基走进一个曾经他帮助种植新品种的彝族老奶奶家,老人拿出拳头大的丰产洋芋感谢他,还亲切地把这种洋芋称之为鲁若洋芋。而研究出新品种的李志鸿被人们誉为小凉山科技脱贫的拓荒牛,小凉山上的袁隆平。今天当地进一步加大了对脱毒洋芋的科研、推广种植力度。又投资140万元在跑马坪征地600亩,建立了科研新基地。为小凉山早日实现温饱奔小康,丽江市、宁蒗县又先后投入近千万元,把马铃薯这一绿色产业做大做强,小池他们爬山涉水,把新品种送进千家万户,从而把宁蒗打造成滇西最大的洋芋种植县和最大的洋芋商品基地。此时我们身边雪白的洋芋花招蜂引蝶,蜂儿嘤嘤歌唱,彩蝶绕花而舞,好一派如诗如画的生态景象。如今小凉山已经大面积推广种植脱毒洋芋新品种,亩产从过去的两三百斤提高到两三千公斤。去年全县净增鲜薯4000万公斤,人均增480公斤。9年前我曾采访过的万格梁子山上的菜子沟村, 最高单产突破4000公斤。过去的穷山村今天通过洋芋换购或出售种子,人人都吃上了白米饭,不少人家买了彩电、电冰箱、洗衣机,有的还买了汽车。在山上我这次又见到了当年采访过的洋芋种植大户彝族农民阿苏天喊,他家更是今非昔比,当年我见他拿出手机在万格梁子联系大凉山的洋芋买主,就觉得十分惊奇。今天他告诉我,通过种植洋芋和经营洋芋,年收入突破10万,买了东风汽车、皮卡车,在山下的公路边盖了一幢新楼。阿苏天喊成了靠种洋芋致富的传奇人物,也是菜子沟村的党支书和村委会的主任。他带领全村家家种脱毒洋芋走上了小康之路,他见到我还是抑制不住地说,小凉山能有今天,全靠党的富民政策啊……
绿色产业在小凉山大有可为。如今,县里在做成功洋芋产业的基础上,又在苹果、核桃、花椒、药木瓜、虫木香上开辟了新的战场,要把曾经贫困的荒山野岭,打造成一座因绿色产业而富裕美丽的 家园。在洋芋奏响的绿色音符中, 我耳畔响起了小凉山鲁若迪基声情并茂的朗诵:小凉山很小/只有我的拇指那么大/在外的时候/我总把他竖在别人的眼前……
小凉山人的自尊自重自强自豪,使小凉山美丽起来;小凉山的美丽,也使小凉山人更加像小凉山一样挺立在大地上。
小凉山美丽,小凉山的人更美丽!
查看更多关于【婚嫁攻略】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