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驻村工作的开展能帮助贫困山村走出困境,实现全国小康社会,那扶贫驻村工作 日记 怎么写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扶贫驻村工作日记范例,希望对你有帮助。
扶贫驻村工作日记篇一 20__年11月1日 星期四 晴
11月1日,在真朴村委员会会议室召开了真朴村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会议,参会人员为我及乡里的工作组和村支委会代表。
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关于“建立健全扶贫对象识别机制,做好建档立卡工作,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扶贫对象得到有效扶持”的要求。
工作组长李俊青出席并发言,一是对本次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范围提出了要求。本次真朴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的范围为我村14个村民小组,调查对象为全村所有农村户籍人口。要求各工作组组员在本村内全面开展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做到“不漏一村、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真正将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出来。
二是对本次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明确了目标任务。本次开展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的目标任务是:科学识别新标准下的贫困人口,逐户建立贫困人口信息档案,完善贫困人口的动态识别机制,为全村开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对农村扶贫对象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搭建通用的扶贫工作信息平台。三是对本次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确定了原则。
1、坚持统一标准、全面调查原则。
2、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识别原则。
3、坚持分级负责、分类指导原则。
4、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5、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6、坚持质量第一原则。
四是对本次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作出了步骤安排。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分为四个阶段,即前期准备阶段、对象识别阶段、信息采集和落实帮扶 措施 阶段、 总结 阶段,并要求务必于11月9号前做好各项工作,争取本次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最后要求各乡(镇)务必认识这次会议的精神及要求,根据会议的要求,做好本次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为新一轮的扶贫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次会议,我对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有了充分的认识,这次会议的召开我想为我村贫困农户及贫困人口带来了又一福音,为我村新一轮的扶贫开发打下了又一坚实的基础
扶贫驻村工作日记篇二 __年5月3日 星期四 中雨
节后第二天,坐班车赶往扶贫帮扶地佛坪县大河坝镇沙坪村。驻村当天,先和村上干部交谈进一步了解村情,学习了驻村工作开始以来的所有文件,仔细翻看了前期驻村人员的工作记录,掌握了前期驻村帮扶工作情况和下一步重点帮扶内容。第一天到沙坪村,下着中雨,没法出门,最多的是和村支部曹书记交谈。
沙坪村全村6个村民小组,158户595人。该村自然条件差,人口居住分散,有农村低保对象17户52人。村上目前产业发展主要靠魔芋、天麻 种植 、生猪养殖和劳务输出。西汉高速修建时,村上1-5组住在山上的绝大部分农户,靠给高速路打工以及高速路带来的连带效应,纷纷在路边修起了楼房,因修建贷款等原因,大部分家庭主要劳力都选择外出打工,留在村上的大都是照顾小孩的妇女和老人。支书说,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帮助村上修订制定了规划,帮扶部门和各级领导都很重视,在政策和资金上有较大投入。用支书的话说‘感觉真的可以了,也不好再提更多的要求’。从这点看,我觉得各级各部门的帮扶工作确实有内容、有效果,也得到村干部和老百姓的认可和欢迎。最重要的,就是把规划和已实施的项目抓紧落实,不求多,求实际,求可行。
20__年5月6日 星期日 晴天
沙坪村1-4组的农户大多沿着大黄公路两旁居住。大清早先去了沙坪一组梁清德家里,家中三口人,低保对象。梁的儿子外出打工,挣钱只能养活自己。梁的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在他家门口刚好遇到他用卫生纸捂着眼睛焦虑的站在门口,一问才知道是昨晚干活时铁丝刺伤了眼睛,我扒开他的手看了看,右眼睛红肿的很大,无法睁开,忙建议他赶紧去镇上医院消炎治疗,眼睛不敢马虎,眼睛有问题,以后连干小活都成问题了。下午再见他时,眼睛已包上纱布,神情也淡定了许多。农村劳动力好坏是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重要因素,身体好,能干活,基本生活变没问题,做的好的话,还可以有更多的收入,但是像梁清德,因修房劳累等因素导致身体差,盖房欠款也多,要尽快翻身确实困难,政府的救助就显得迫切和重要,当然,多保护身体是更重要的。
路边就是二组穆贵丽家,她今年66岁,老伴去世多年,儿子外出打工,和家中儿媳、两个孙女一起生活。穆贵丽是去年不慎 摔跤 ,大腿骨折断。当时,儿媳怕影响自己干活和怕花钱,让婆婆就近简单看了看,导致目前骨头没扶正,拉下行动不便的后遗症。满脸愁容的穆贵丽见到我就开始絮叨着自己如何受伤,儿媳如何不管,本来还能做家务带孩子的她,如今却只能照顾自己了。在和穆贵丽交流中,她发愁最多的是腿如何才能尽快好起来,想去看病,家里既然找不到人陪伴。一年时间骨头都基本定型了,怎么办?我告诉她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去看一看,起码可以阻止病情的发展,有一份希望总是好的,何况新农合、民政上的医疗救助都可以解决医疗费用问题,自己负担的也不多。我觉得,转变思想观念很重要,有病及时看,不是花钱,其实是省钱。穆贵丽儿媳妇要是当时花点钱、费点时间把婆婆的腿治好了,如今婆婆既能做饭,又能看孩子做家务,真是利大于弊呀!
20__年5月15日 星期二 小雨
今天是驻村的最后一天,驻村期间,我进村入户,共入户走访农户28户,其中低保对象14户,了解村民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对了解到的问题,及时同村镇干部沟通,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如对3户家庭困难符合低保条件的,提出村镇要按照程序尽快纳入低保;对因病导致家庭生活出现临时困难的,建议村镇积极给予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对低保对象中生活越加困难的对象,建议镇村予以提高救助标准,帮助他家庭更好地解决生活困难;对镇村开展社会救助对象申请审核评议工作中的一些不规范现象提出规范化建议。
通过两个多星期的驻村帮扶工作,使我对开展帮扶工作的实际意义,同老百姓交流、增进情感的必要性,为老百姓解决哪怕一个实际困难的作用都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多的体会。我觉得下基层开展帮扶工作,直接驻村入户,群众对此很关注,所以,每名驻村干部都要展示良好作风形象,都应该用心用情的投入到帮扶工作中去。首先要和群众“拉关系”、“摆家常”,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建立起鱼水关系才能把群众想什么了解清楚,才能去如何帮助,才能完成帮什么、促什么的任务。驻村帮扶就是下基层接地气,更是掌握实情的关键。多了解民意,多接接地气,才能增加工作的底气。通过驻村帮扶工作的开展,我觉得,当前农村、农民最大的忧虑是养老,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身体差、或有残疾,自理能力缺乏,应该大力发展农村家庭互助式养老服务业;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民缺乏必要的生产技能,创收能力不足,必须加强 教育 ,特别是实用技术培训,让更多的农民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农民就地创业和外出务工的能力;最大的困难是致富缺项目,需要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最根本的瓶颈是设施滞后,需要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推广先进农业机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使新农村建设真正得到发展。当然,还有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农村依然有一些特困群体需要党和政府的帮助和救助,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完善和加强民政救助工作,是为这些特困百姓撑起的一片更美的天。
扶贫驻村工作日记篇三 “扶贫开发工作中,我们付出了各方面的艰辛和努力,但是我们也获得很多东西,获得快乐、获得友谊、获得能力、获得 经验 等,是我们人生阅历中主要的一笔。”
《t望东方周刊》记者刘伊曼 | 广州从化报道
如果站在文艺批评的角度,刘佳强的“诗歌”实在算不上是诗歌。他的创作基本上就是把会议纪要一样的文字配上感叹词分行排列出来,很难判断究竟是学生腔,还是文件体。
就像这类:
解决住房难问题,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
走访慰问贫困户,带去政府关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
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
这都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晶啊!
……
尽管文学功底不算深厚,但是学生会主席出身,当过广州市优秀青年团干部的热血青年刘佳强,却总是在奋笔疾书,激情洋溢地写作,并且敢于把他的诗歌、 散文 、“三句半”等等作品发表到印数400份,抄送广州市各扶贫单位的《扶贫简报》上。
在跟结对帮扶的贫困户面对面交流的时候,他时常也扭转不过来这种语言风格,冒出一句:“我们尽力帮忙,你们也要克服‘等靠要’思想……”听得老农一愣一愣的。
这个稚气未脱的大男孩是国企上市公司、广州珠江啤酒集团派驻从化市鳌头镇岭南村的扶贫干部。
从__年3月8日到现在,他已经当了半年“知青”。
“80后”的写作狂
刘佳强,生于1982年,自小在农村长大,大学 毕业 后进入珠江啤酒集团做企业内部的宣传工作。
他有着澎湃的文字热情,每天,都要把自己的工作情况、新闻新知、心情感受记录下来,就随手写在手机上,还配上当天的照片。少则几百字,多则上千字,记录着自己扶贫生活的点点滴滴和成长历程。
作为一名知识青年,他也乐于帮岭南村年少时没好好学习的村干部写一些文书纪要;作为一名意气风发的扶贫干部,他更是义务承担了整个广州派驻从化扶贫开发工作队的简报编辑工作。每周花两个夜晚编辑修改几十页的《工作简报》。
每期十多篇的简报 文章 ,多是来自于四个乡镇各扶贫单位干部的 报告 总结、 心得体会 或者文艺创作。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有些人写的东西真的很难改,文字都不通顺,编得我很吃力。”刘佳强骄傲地对本刊记者说,“但是几十期编下来,我现在手起刀落,已经能很麻利了。一本刊物很快就能编好!”
除了编全工作队的简报,他自己还一月一次连采编带写作地出一份岭南村驻村扶贫工作的简报。记者、编辑、美编、校对、责编全是他一个人。内容分门别类,基本是对口扶贫工作中的标志性事件、重要的成果、收获以及自己的思想汇报、文艺创作……
从化“双到”工作的大事记,在他精心的编撰下一本一本成册。同时,一个年轻驻村干部的成长历程,在这些文字之间,也点点滴滴地浮现。
“难忘三月八,难忘的是今天我们踏进从化的一片净土,176名精兵强将风尘仆仆,光荣地前行着,但我们心中多多少少有一丝茫然,我们要成为一名驻村干部了!”
“跟随村干部到每个贫困户家进行走访和慰问,将政府开展扶贫开发的目的和意义告之贫困户,让他们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可以从贫困户眼中看出一种发自内心脱贫的需求和渴望,也可以看出农民身上的朴实气质,他们不是甘贫困、怕吃苦,而是怕没有出路,没有平台。”
“8月份,一共走访慰问了25户贫困户家庭,根据贫困户发展意愿,制定详细的‘一户一策’帮扶办法和措施,涉及就业帮扶、养殖种植帮扶、医疗帮扶、学业帮扶、政府救助、危房改造等等方面。”
“扶贫开发工作中,我们付出了各方面的艰辛和努力,但是我们也获得很多东西,获得快乐、获得友谊、获得能力、获得经验等,是我们人生阅历中主要的一笔。”
……
68份脱贫方案
根据广州市“双到”扶贫的任务要求,刘佳强需要代表珠江啤酒集团,对岭南村68户贫困户进行摸底,并且将他们的家庭情况、贫困原因等整理备案,并基于此,拟定和汇报每一户的具体帮扶方案。
这对他而言,是一次很好的社会研究实践。因为有组织作为后盾,刘佳强拟定出来的帮扶计划并不算太难,有些甚至可以说是利用自家的捷径。
贫困户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总能找到帮忙的 方法 :
57岁的水泥工张浩明,因为太穷,7年前,老婆丢下他和两个未成年的儿子跟人跑了。他一人靠每月一千块的工钱供两个孩子吃饭、读书,到现在已经是家徒四壁,自己也逐渐衰老。所幸,大儿子已经19岁,可以工作了。今年珠啤集团对他家的帮扶计划,就是将他的儿子推荐到旗下的珠江啤酒从化分公司去上班,工资2800一个月,年收入3万多,马上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家”。
48岁的张煜祥,情况跟张浩明有所类似,他也是一个建筑工人,2005年的时候老婆因病去世,留下他和两个年幼的儿子,现在都还在上小学。家里还有个83岁的老母亲,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因为张煜祥曾经有过养殖经验,珠啤集团对他的帮扶计划就是帮他买猪苗,让他重新开始养殖以增加收入。因为小孩也大些了,在家里也可以帮个手。
真正帮扶起来比较困难的,是那些几乎没有劳动能力,又不够低保标准的村民。比如说三级听力残障人士张卫权,一直跟老母亲一起挤在一间破旧的房子里住,没有低保补贴,也找不到工作,在家待业。对于这一类帮扶对象,他们目前只能采取慰问补贴,帮忙买 保险 之类的帮扶手段。
而对于整个村集体,他们计划了啤酒糟销售项目等可以长期增加村集体经济的项目。对于一些困难较大的贫困户,可以帮他们入股村集体经济分红,这样来解决长期的生活来源问题。
在初到岭南的半个多月里,刘佳强从早到晚,以每天跑四五户的速度,做完了68户贫困户的摸底和登记工作。
岭南的机耕道、荔枝林,他都已经走遍,雷厉风行风雨无阻,唯独到晚上的时候,会害怕四处行踪不定随时可能窜出来挡住来路的大土狗。如果手上没有带棍子,他会被吓得腿发软。
刘佳强告诉本刊记者,跟他一起来的驻村干部,有很多人初到的时候,都不习惯。但是他因为生于农村,感觉就跟回家一样,很快能够适应。并且因为能够像做志愿者一样亲手帮助很多人,相当的骄傲和有成就感。所以那些诗句,全都是有感而发。
他每次跟本刊记者讲起岭南,都很自然地用“我们村”。
扶贫驻村工作日记篇四 今天一早,我驱车来到我局扶贫村石牛乡高枧村。高枧村位于石牛乡九峰山下,是个偏避落后的穷山村,占地面积2.75平方公里。该村分12个村民小组,共220户人家;耕地面积370亩,林木3700亩。高枧村基础设施落后,至今尚有4个村民小组未通公路 。
我把车停在村支书王鹏展家旁,一下车,王书记和村里李主任就迎了过来,“赵书记,又有几天没看到你了”王书记寒暄道。我说今天就不到你书记家坐了,待会就去走访几户村民。我们首先来到村民罗湘凤家,这是一栋两层楼的砖瓦房,庭院打扫的干干净净,屋外还放了两个垃圾收集桶。一进门,罗老正在练习书法,见我们到来,他马上放下笔,热情招呼我们坐。罗老今年69岁了,看上去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他5个子女都已成家立业在外地工作,平时他就和老伴在家,罗老 爱好 书法和根雕,家里摆了许多他亲手制作的根雕作品,有造型各异的动物,还有雕有十二生肖的拐杖,每个作品都富有 想象力 , 雕刻 的惟妙惟肖。我不禁由衷赞叹罗老的艺术创造力。罗老说自己做这些既是一种爱好,也能打发闲余时间,还能丰富精神生活。在与罗老的闲谈中,他高兴地说:自从年初你们扶贫工作队驻村以来,村里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你们帮助新建的村卫生室,方便了我们村民看病,以前得个小感冒都要跑20多里去县城医院,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看病了;村里原来的老村部年久失修,废弃多年,以前村里开会都是“打游击,没有固定的地方,现在可好了,新的村部办公楼马上就要竣工了;流经我们村里那段河巷子淤塞很严重,遇到下大雨就淹没两岸的农作物。村里以前多次开会想疏通河道,但由于资金问题迟迟没有行动。你们得知这一情况后,通过实地察看,多方争取资金,现在河道清淤、整修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当问及罗老的生活情况时,罗老坦言:自己家只有8分水田、6分旱土、1亩多楠竹,地里的收入每年2000多元,由于子女都还孝顺,逢年过节都要给些钱,加上政府每年还发放一点补贴,日子过得虽不富裕,但也还安逸。罗老最后还希望我们扶贫工作队帮村里引进项目,带动村民早日脱贫致富。
从罗老家出来,我又走了王金山等几户人家,我仔细了解他们家的生产生活情况,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并把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都记了下来。返回途中,我陷入了沉思:高枧村基础条件差,人均耕地少,没有特色经济作物,也没有工矿企业。年轻人大都在外地打工以维持生计,要尽快让村里脱贫致富,除了改善基础设施,还要有好的致富项目,同时要用先进的思想武装村民头脑。农民其实很善良、淳朴,也容易满足,只要你真心实意为他们做事,他们会记得你的。
扶贫驻村工作日记篇五 驻村一个多月来,虽然有点劳累,但心情还是比较好,思绪更显活跃,回到宿舍,心中想的还是白天那一件件的小事;躺在床上,脑海中浮现的还是那一张张淳朴的脸。既然睡不着,就把今天的活动和心得记录下来!
现在农村条件改善了,很多人都富裕起来了,但还是有部分家庭很贫困。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居住条件恶劣,家中鲜有像样的电器,而家庭成员上有老下有小,缺乏行之有效的增收途径和实力,抗风险能力极其脆弱。
今天,也许是经过 雨水 的滋润与洗涤,村民言语里少了点顾忌;也许是对我们冒雨前来做工作的作风表示认可,无论是在村民家中或是屋檐下,我们讲政策、送信息,村民们表现出极大的理解和热情;我们访民情、收集民意,村民们也很主动。虽然今天入户数量不多,但感受颇深。他们谈到了家园建设、谈到了救灾救济、谈到了发展种养,谈到了惠农政策的宣传……
这些都是村民的所思、所想、所盼。那淳朴的表情、质朴的语言、简朴的方式,都是以往我们听汇报、看介绍、读材料所无法得知的情况,这些问题都是现实问题。下一步,我要想方设法去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提高村委班子自身素质,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其次要从道路和水利项目建设上多 渠道 争取上级资金、政策的支持,争取早日硬化村道、解决村民饮水难问题。第三是要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为村民创造一个舒适、卫生的居住环境。第四是要发动群众共同努力,利用本地资源优势,通过规模种植砂糖橘、软枝油茶、高脂松和养猪养鸡,使农民群众早日致富起来。
扶贫驻村工作日记5篇相关文章:
★ 扶贫驻村工作日记5篇
★ 驻村精准帮扶工作日记精选最新5篇
★ 驻村工作队扶贫工作日记800字精选5篇
★ 基层工作人员扶贫工作心得日记5篇
★ 扶贫日记550字5篇
★ 简短精准扶贫工作个人日记
★ 个人扶贫日记简短5篇
★ 扶贫日记800字左右5篇
★ 精准扶贫个人工作帮扶日记
★ 精准扶贫个人工作的日记
查看更多关于【婆媳关系】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