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没有必要。理解的位置不对有可能把人毁了。当然,这也要因人而异,不同的人群对事物的认知程度是不完全一样的。心病最好还是自己医!
心灵鸡汤是必须的,它是精神食粮和支柱。
心灵鸡汤到底该不该信?
您好,在追随心灵鸡汤的时候,可以选择一定程度的认可,而不要“盲从”或“坚信”。
如果一段鸡汤文对你起到了激励作用,或者疗愈了你当时的伤痛,这份鸡汤就是好的,有用的;
但如果在今后某个情况下,这份鸡汤给了你负担,让你觉得难以追随,不适用于当时的情况,那你应该把这份鸡汤放在一边。
举个例子:“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是一句对我帮助很大的话,但如果它让我过分随遇而安,不追随不争取属于自己成就,那它就不起积极作用了。
我们还需要鉴别“毒鸡汤”,在网上也非常多。比如一位女友曾告诉我,她恋爱时看到网上太多毒鸡汤,什么“如果他爱你,就会来找你!”或者“谁先认真谁就输了。”这些无病呻吟的话语,影响了她对感情的判断,让她没法放松去爱,时间久了,她总是有很多负面情绪。
所以,比较消极,没有太多理论依据的总结性言论,我们还是不要听信,更不要说追随了。
我认为,“心灵鸡汤”有其正反两方面作用,信与不信全在个人,当你需要他的时候自然信,当你排斥和不需要的时候自然是任其说破天也不会信。
一是何为“心灵鸡汤”。通俗的解释就是充满知识、智慧、感情和正能量的话,让你听了觉得和喝了一碗老母鸡炖的汤一样,感觉心里暖暖的,舒服、酣畅淋漓。真鸡汤解决胃里的需要,而“心灵鸡汤”解决心理的需要。
二是“心灵鸡汤”都会产生哪些影响。
1.正面的。追溯中国历史,最早出现的“鸡汤文”应该是孔夫子的《论语》,这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影响深远,延续至今。无论是在调整社会关系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教人遵从礼仪、维护伦理道德、约束行为上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是“鸡汤文”的经典之作,作用自然不言而喻。
2.反面的。可现实中,还有很多所谓的“鸡汤文”,无病呻吟,主要面对如母亲、老人、单身女人、成长中的孩子、失败者等弱势群体,他们被打上迷茫、需要希望和帮助,感情脆弱等标签,这类人群往往希望得到关怀和爱,也就应允而生了很多针对他们的“鸡汤文”。
这些“心灵鸡汤”虽然可以缓解他们的痛处,但仅仅是让他们换了一个角度去审视问题,并没有帮助他们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当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迷茫和问题时,需要的是理智和冷静,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力量,而不是精神上的麻醉,所以鸡汤又有其消极的一面。
三是总结。心灵鸡汤到底该不该信?信,请将这碗鸡汤喝下后将它变成自己的血液融于身体,激发正能量、激发改变的动力。不信,请将它喝下后自然排出,全当是一瓶利尿的良药喝过即可。
这就是我们的回答,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也欢迎留言共同讨论,共同进步。
查看更多关于【情感百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