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在那个地方工作了!!比如凉山彝族自治州过彝族年放假7天无论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都放假得!!
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古城和丽江古城,分别位于哪里?
异: 1、平遥古城以城见长,丽江古城以小桥、流水、人家见长 平遥古城垣已逾千年,始建年代无考。明洪武三年(1370)扩建,奠定了古城规模。又经以后各代增修,城池臻于完整,古城池平面呈方形,东、西、北墙方直,南墙随古中都河蜿蜒而筑,总面积2.25平方公里,周长6公里,高10米,有3000个垛口、72座敌楼,象征孔子3000弟子、72贤人。整座城池状如乌龟,俗称龟城。城垣外筑濠护城,始为“深广各一丈”,后又“复掘堑深阔三丈”。各城门外壕沟上设吊桥,昼放夜起。 丽江“旧为土府,无城”。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改土归流即取消土司改由派来的流官管理)后,流官曾在新城片区设衙建土城。因其土城建造粗陋,连年倒塌,不久即毁,今连土城石脚也难以寻觅。丽江城,依河水行,布街辟路。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丽江路宣抚司治所由罗波城迁大研(今丽江城址)。这里冬秋两季雪山风寒被狮子山、象山、金虹山阻拦,虽然海拔2400米,但冬无严寒,活水常流,河水无冰冻,夏无酷暑,春秋温凉,年平均气温为12.6℃。在城市建设中,开挖西河水,形成沿西河布街的新城区,与原沿自然河玉水河(习称中河水)畔自发形成的古城片区结为一体。清雍正元年(1723)改土归流后,开挖东河水,使玉水河分为东河水、中河水、西河水,三水同脉交织,沿三水河畔建路、搭桥筑屋,逐渐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文化氛围的古城。据统计,古城共有桥梁354座,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桥梁密度居全国之首。 2、平遥是汉民族文化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丽江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代表 平遥古城是完全按照中国汉民族传统城市规划、布局、程式修建的县城,在封闭的城池内,以市楼为中心,有4大街、8小街及72条蜿蜒小巷交织一起,功能分明,布局有序。从清道光以来,店铺多达200余家,今存日升昌票号旧址、百川通票号旧址、协同庆钱庄旧址、永隆号绸缎庄旧址等,均为旧商业店铺建筑代表。今存民宅3797处,其中400处保存完好。这些民宅多建于明清时代,院落多为砖墙瓦顶四合院。普通人家多为木结构瓦房,单门独户,院内较窄小。富商大贾多为三进院,有的还建有偏院。多进院建有过厅或以垂花门楼相隔。房屋高大宽敞,用料讲究。内院正房一般位于宅院最里面,多为砖窑,上建楼房,下有穿廊明柱,装饰坚固美观。厢房多为瓦房,也有少数砖拱窑,左右厢房对称,轴线明确,主从有序。今存冀氏、雷氏、侯殿元归居皆为富商大贾民居代表。 平遥镇国寺、双林寺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镇国寺原名京城寺,明嘉靖十九年(1540)更名为镇国寺。寺内万佛殿肇自北汉天会七年(963),虽经历代修茸,然唐风不失,原貌仍存,是全国排名第三的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双林寺原名中都寺,创建年代失考,重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宋代改称双林寺。寺内彩绘泥塑多为明代作品。殿堂配置、彩塑造型皆具汉民族特色。佛、菩萨、天王、罗汉、金刚、力士、供养人及珍禽异兽、山水花木等,形态优美,气韵生动,大者丈余,小者尺许,共计2052尊,尚存完好者1566尊。尤水月观音殿和千手菩萨殿内,四壁雕塑满布,形成华丽精美的雕塑群,构成了立体的工笔重彩人物和仕女图。其数量之多、构思之巧、技艺之高、彩塑之精,堪称极品,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之宝”。 山西票号是19世纪20年代一种特有的金融形式。票号曾一度执中国金融界牛耳,并影响了中国金融业近一个世纪。而票号最先诞生于平遥县,并形成了著名的平遥帮。据统计,从清道光三年(1823)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的80余年间,平遥县共设立票号22家,在全国77个商埠设立分号400余个。票号的出现,结束了现银镖运的金融业落后历史,包揽了清王朝包括岁银、军饷在内银钱缴拨汇兑,贯通了全国商业贸易资金借贷,参与了近代中国工业资本投资和资金筹措,为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丽江古城民居具有纳西族文化特点。其外貌特点是外墙砌不到顶,后墙上部用板材隔断,房屋是以木结构为主的土、石、砖、木混合构造体系。其建筑类型是以面阔三开间为一单体单元叫“一坊”,以一楼一底二层楼为主,以院子为中心组成内向庭院为其特点之一;家家都有宽敞的厦子(外廊),各坊房屋均由厦子相联系是其特点之二;正房是庭院中主导建筑,正房坐西朝东或坐北朝南,取其“反宇向阳”之意,东、南朝向是其特点之三。丽江古城民居旁依玉水自然流向排列,创造了“小桥流水”,门前即渠、房后水巷的优美街景。丽江古城店铺建筑多为平房,乃明代建筑遗风。清末,出现了楼房建筑。木氏土司府邸,是丽江古城建筑杰出代表。木府建于狮子山南侧,占地百余亩,筑有议事楼、万卷楼、护法楼、玉音楼、三清殿。明人徐霞客在“游记”中称:“闻其内楼阁极盛,多僭制”,“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可见当时木府建筑相当豪华宏伟。 丽江古城保留了纳西族古老独特的东巴文化特征。东巴意为“智者”,是纳西族原始宗教中的经典或祭司。他们掌握着古老的象形文字,熟悉东巴经书,能歌善舞,擅长绘画编织,善于占卜,主持各种宗教仪式。东巴不出家,无寺庙。大凡民间起房盖屋、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逢年过节,即受邀主持各种仪式,收取相应报酬,平时在家从事农牧劳动。纳西族象形文字有1400多个,是世界上惟一保留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包含着洪荒太古时代原始艺术之美,是解开人类文字发生之谜的宝贵史料。纳西古乐,是以道教洞经音乐为载体,保留部分唐、宋、元、明的辞、曲牌、杂曲音乐和纳西族先民音乐。这些古乐在中原早已失传,而在纳西族却世代相传,奇迹般地保存下来。1993年纳西古乐赴京演出,引起轰动,被誉为“民族强音”。1995年以来,先后应邀赴英国、挪威、法、瑞士、意大利、德国和港、台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得到高度评价。
查看更多关于【其他民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