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所在学校换了新校长,领导班子成员也大换血。
一、新校长:有钱有能力有靠山,缺一不可。
新校长原来是学校一语文老师,靠向多个学校推销学生资料,几年下来赚得盆满钵满。他头脑不是一般灵活,推崇魏书生,教学成绩也不错,真正是名利双收。他跟原校长关系很好,先后被提拔为教研组长、政教主任、副校长。
羽翼渐丰后,他想当校长,就用钱铺路,结识了县里某位主要领导,并认成亲戚。第二年,他利用关系巧妙地将原校长调到中心校任校长,自己成功上位。
二、教务主任:教学业绩突出、做事认真实在的老师。
新校长上任前,已经提前物色好教务主任人选。
这位老师是市级优质课获得者,省级骨干教师,教学成绩优秀。并且担任过教研组长,做事原则性较强,人际关系也不错。
教学是学校立校之本,教务主任必须选择熟悉教学业务、教学业绩突出的老师,才能真正起到领头羊作用,才能真正把教学抓到实处。
三、政教处主任:校长的远房亲戚。
政教处管学生,吃力不讨好。万一学生出了事,就是学校的大事儿,校长往往吃不了兜着走。所以,新任校长将政教主任给了自己的一个远房亲戚,他自然尽心尽力,校长自己也放心些。
四、后勤主任:一个非常强势的老师。
这位老师来自本地一个大家族,平时比较横,老师们惧他三分。新校长刚上任,有些老师不服气,原校长的“余党”肯定要缠斗,必须要有一个霸道的人来“保驾护航”,就把总务主任这个肥缺给了这位“狠人”。
五、办公室主任:家庭有背景的一位老师。
学校本来没有办公室主任职位。但有位老师是镇政府某主要领导的妻子,平时能说会道。新校长为了协调学校跟政府的关系,就增加了这个职位。现在社会事务进校园繁多,她负责这项工作,镇政府的人会给面子,工作也好开展。
六、工会主席、教代会主任:愿意合作的原班子成员。
上一任校班子成员中,有两个跟原校长走得“近”的,都调到中心校了。有两位年纪大些的,仍担任教学副校长和后勤副校长,但没有什么实权。另外两个被分别安排做工会主席、教代会主任,算是给他们一个台阶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新校长提拔了近10位年轻老师,分别担任年级主任、教研组长、学科教研员等,将班子成员一下子扩大到16人。这无形中给各位主任施加了压力,如果干不好,马上有人取而代之。
这就是这位校长的用人之道:有的岗位唯才是举,有的岗位任人唯亲,有的岗位因人设岗,有的岗位做顺水人情。
您觉得他这样提拔班子成员有道理吗?
说来话长。不过从七十年代到现在,我们的乡级中学,一直处于良好的发展中。教育教学质量也处在逐步巩固提高中。我由衷赞誉这期间的每一任校长。
良心话,处在我们乡的受教育孩子们,相应的来说,是幸运的。—— 一个贫困县的极偏僻的深山,仅有七千人口的小乡,竟然有七八十个研究生,博士生,他们有的在部属大学做教授(如后木桐沟的张新友同学),有的在华为集团驻海外办事处担任总监等这些,从某种意义上说,与历任的校长正确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有着重要的关系。
现在回答题主所说的问题吧。七、八十年代的校长,是由教育局人事科到学校通过与教师座谈,在教师大会上提出选拔学校领导和校长的条件(一般情况有三个条件,其一是品格好,修养好。其二是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影响力。其三是业务素质好教学能力强且年轻有为),然后经过充分讨论,以无计名投票的方式选出领导班子,再以同样的方式选出校长。
这时,这个校长还不叫校长,叫负责人。等教育局报告给县人民政府,政府通过考察政审后,下任命书,才是名副其实的校长。
九十年代以后,是由乡政府和乡教育组提名,县教育局考察任命。好在我们那儿穷山僻壤,外地的都不愿意去,大都是从我们学校选拔产生的,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办学条件的改善,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比如说九十年代的接任校长的是我们初中时的文体委员谢X,他虽然教学能力弱了点,但是他公正廉明,组织能力强,会用人,教师都乐意恪尽职守。
第二任和第三任,原来都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包括教师大多都是他们的同学,自然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了。他们每一任都是十多年,年龄大了,就让贤;升官了,就举贤,所以学校的工作长期处于健康发展中,且充满阳光,这是令人欣慰的。
不知题主和读者看到这样的回答有何感想?敬请留言!
此属[回答原创]
查看更多关于【凉山社保】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