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和肖坝技校 和办了个 民办3本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请问成都有什么特产
川酒:2000多年酿酒历史,名酒众多。主要有:五粮液、泸洲老窖、全兴大曲、剑南春、郞酒、文君酒、沱牌曲酒、旭水大曲等。
川茶:出名的有蒙顶茶,另外峨眉山的峨眉尖、青城山的青城茶、雅安的苗溪茶都有很好的口碑。
蜀锦、蜀绣:西汉时,蜀锦已经行销中原,图案很有地方风格。蜀绣的原料是软缎、彩丝,技法也很独特,有100多种针法,绣品中既有高档的欣赏品,也有普通日用品。
竹器:四川多竹,竹产品也多。江安的竹簧工艺品,成都、南充的竹帘,崇州的各种竹编,自贡特有的竹丝龚扇,还有成都的瓷胎竹编都值得选购。
中药材:四川特色的中药材很出名,有川贝、川芎、天麻、杜仲等。
彝族漆器:凉山的漆器很有特色,主要由彝族最喜欢的线、黄、黑三色绘成,成品有酒杯、酒壶、托盘等。
其它土特产:峨眉雪磨芋、宜宾芽菜、天府花生、郫县豆瓣、阆中保宁醋、长宁竹荪、夹江豆腐乳、富顺香辣酱等。
请问大熊猫长尾巴吗?
大熊猫是一种古老的孑遗动物,虽然其起源和演化的细节还不清楚,但估计其祖先可能是一种具有较长尾巴的小型古食肉动物,而且很可能已经进化为杂食性的食肉动物,在本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著名人类学家裴文中教授领导的一支洞穴考查队在广西的巨猿洞里发现了一种古代大熊猫的化石,证明了距今大约300万年前的更新世初期,当人类还没有出现之前,大熊猫就已经来到地球上了。但那时它的数量还很稀少,分布范围也很狭小。从它的牙齿的形状来推断,其的食性和现代大熊猫已经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体形很小,大约只有现生大熊猫的二分之一左右,所以被命名为小型大熊猫。
到了距今100万年以后的更新世中期,古代大熊猫又发展成比较大的体形,大约比现生的大熊猫还要大八分之一,叫做巴氏大熊猫,其种群逐渐繁衍昌盛,广泛分布于陕西、河南、湖北、四川、贵州、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甘肃等10余个省境内,甚至在北京周口店、台湾,以及缅甸等地也有它的足迹,与其它动物组成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动物群落,被古生物学家称之为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随着欧亚大陆冰川的袭击,自然环境的变化,同时期的剑齿象、剑齿虎、巨貘等许多物种都因为不能适应而相继绝灭,成为化石,而大熊猫却经过与大自然的顽强抗争而生存下来,延续到今天,成为“活化石”。在距今1万多年前以后,特别是到了新石器时代,巴氏大熊猫的分布区及个体数量都开始缩小,并且体型也逐渐缩小。大熊猫是世界上极其宝贵的自然历史遗产,对于人们研究生物的进化规律,有着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
大熊猫很早就被我国人民所认识,在古代被称为貔、貔貅、貊、貘、食铁兽以及白豹等,在诸多重要的古籍以及大量的小说、地方志等都有记载。其中貔和貔貅的称呼可能源于北方,大概在明朝以后,大熊猫在北方灭绝,故这个称呼也逐渐失传,只有四川峨眉、洪雅等县的县志中仍然沿用。白豹的叫法主要是在中原一带。貘是南方的名称,一直到清朝时还在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使用,食铁兽则在四川北川县志中一直沿用到近代。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纪》中记载,远古时代的黄帝,号轩辕氏,也叫有熊氏,曾经驱熊罴貔貅虎等动物打败炎帝。《尚书》中有“如虎如貔 ”之说,还把勇士比喻为象貔一样英勇,以貔的形象作为军队的旗号。《诗经》中提到:“献其貔皮”,又说明它在当时也是珍贵的贡品。《山海经》中提到,貔只食铁铜,不吃他物。《尔雅·释兽》篇中,分别以貔、貘(白豹)的名称记载了大熊猫。东汉时许慎著的《说文》对貔和貘解释成豹一类的动物,似熊,黄色或黑色,说貔产于貉国(中原以北),貘产于四川。三国时吴国陆玑对《毛诗》里提到貔和白豹作了注释,说它既似虎又似熊,辽东人则称之为白罴。以后还有晋朝的郭璞、唐朝的白居易、宋朝的罗愿、陆佃等,均作为类似的记载或解释,不胜枚举。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对貘的解释则引用了郭璞、白居易的说法,并说“今黔蜀及峨眉山中时有貘,颇为山居之患,亦捕以为药。”皮“寝之可驱瘟疬,辟湿气邪气。”膏“治痈肿,能透肌骨”。尿主治“吞铜铁入腹者,水和服之即化为水。”。
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近3000年来大熊猫曾在我国中原的河南,西北的甘肃南部、陕西中部,长江中游的湖南、湖北,西南的云南、贵州,以及四川盆地东南缘和东北缘等地,都曾残存过一段时间。大熊猫分布区的逐渐缩小,开始于16世纪,但主要是19世纪,并且现在仍然在继续缩小。致使大熊猫逐渐灭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然的,如繁殖力低下,竹类大面积开花等;但更主要的是人类活动的发展所造成的,如人口剧增,偷猎,森林采伐和农业拓垦毁坏了大熊猫的栖息地等。
现生大熊猫的分布区已经相当狭小,实际上的分布地点仅限于陕西秦岭南坡,甘肃、四川交界的岷山,四川的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彼此分割的6个分布区域,栖息于海拔为1400?/FONT>3600米之间的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带的山地竹林中,总面积为29500平方公里。每个区域又由于高山、河流或公路、耕地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再被分离成更小的单位,所以栖息地实际面积不足总面积的20%,仅有约5900平方公里。总计目前全国有30个小的种群,总数为1000只左右。其中除四川卧龙外,每个种群不足50只,有的仅有10余只。支离破碎的栖息地和孤立分布的生存状态对于大熊猫的繁殖和抵抗自然灾害都是十分不利的。
由于近亲繁殖不可避免,使得大熊猫致隐性基因的纯合,后代生命力降低,甚至畸型或致死。这种现象在动物园内人工饲养的大熊猫中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绝大多数个体是来自于同一野生地区,使很多在动物园中繁殖的幼仔在出生后出现畸型或者发育不良,大部分早期夭亡,种群难以得到维持和发展。
查看更多关于【旅游资讯】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