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G到5G
1987年11月21日,现任南海渔村集团董事长徐峰在广州办理了手机入户手续,成为中国第一位手机用户。
“当时邮电局的人还不知道这手机应该卖多少钱,他们让我押了一张2万元的支票,先把手机拿走。”多年后,徐峰对当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2万元,在当年相当于一部丰田农夫车的价格。虽然如此昂贵,但第一批模拟手机还是卖得飞快,许多人必须起大早排队或者托关系才能买到这样一台“砖头”一样的“大哥大”。
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席卷下,人们已经深刻感觉到信息就是财富,就是机会,“一个电话很可能就是一单合同”。
信息能够如此快速地传递,得益于当时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1978年,美国在芝加哥开通了全球第一个移动通信系统,次年日本建成了全球第一个蜂窝移动通信网络。此时的中国已经被远远甩在了后面。
为了应对国内对移动通信的迫切需求,中国邮电人从零开始直追。
1985年,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技术体制开始着手制定,一度“无事可干”的卢尔瑞、李默芳、赵厚麟等专家成为了主力军,他们的工作为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1987年11月18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移动电话网首期工程开通。1987年也成为我国移动通信史上划时代的一年。
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大哥大”火爆一时、供不应求。然而,中国邮电人却心急如焚。
当时,我国对移动通信技术的掌握、理解、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均存在着巨大差距,整个产业落后发达国家几十年,不掌握核心技术,处处受制于人。
他们决心改变这种局面。很快,机遇来了,2G时代来临。
1994年,邮电部成立移动通信局。
此后,我国通信行业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联通成立,邮电分家,政企分开,信息产业部成立,拆分电信,第二次电信重组,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第三次电信重组……
2G时代,中国移动通信市场被激活,发展突飞猛进。
此时,虽然仍面对着国外厂商通过技术标准“把持”移动通信竞争制高点并获取高额收益的现实,但中国邮电人已经有底气打破“追随者”的角色,备战3G。
3G时代,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开始萌芽后随即迅速壮大,与全球领先企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我国主导的TDD模式,成为全球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我国首次从世界高科技的分享者、受益者变成贡献者。
到了4G时代,中国抓住稍纵即逝的时代机遇,实现了移动通信发展与世界的同步。
如今,5G冲刺赛已经打响,中国5G登上了全球信息通信高科技的创新制高点。它会给世界发展带来怎样的贡献?人们都在期待。
从1G拿来、2G跟随、3G突破、4G同步到5G领先,中国移动通信的发展跌宕起伏、波澜壮阔。
其中有纠结、有坎坷,甚至有失误,也有惊喜,有激情,有启示。这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被尽数写在了《智联天下:移动通信改变中国》这本书中。
6个科技方向
以5G起笔,从大众最关心的中兴、华为热点事件逐步展开,由1G到5G环环相扣,《智联天下:移动通信改变中国》书写了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历程中的转折性事件、节点性故事、代表性人物。
“移动通信改变了中国什么?是如何改变的?未来还将怎样改变?这是本书写作的主线。”该书作者之一、人民邮电报社采编二部副主任邵素宏说。带着这些问题,他曾采访过500多位行业内外、国内外人士,他们的故事成为本书最鲜活的素材。
《智联天下:移动通信改变中国》是人民邮电出版社推出的“科技改变中国”丛书中的一本。
丛书还包括《巨龙飞腾:高铁改变中国》《绚丽变革:互联网改变中国》《智周万物:人工智能改变中国》《神州脉动:能源革命改变中国》《善数者成:大数据改变中国》等其他五本。
2018年,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工作人员找到倪光南,透露了想出版一套“科技改变中国”丛书的想法。
“在这个时候能做出这样一套丛书,把这些年来中国科技创新的成就集中展示出来,把这背后默默耕耘的科技工作者的故事挖掘出来,弘扬科学家精神,这是一种‘深科普’,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抱着这样的想法,倪光南欣然承担起总主编的工作。
一年间,关于丛书写作大大小小的研讨会召开了十几次,每个写作方向都邀请十几位专家从各方面进行把关,反复打磨。
“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经得起推敲,能够展现70年科技创新的成就,探寻科学家精神的根。”倪光南说。
经过多次讨论,该丛书最终选取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通信、互联网、高铁、能源等6个科技领域的核心技术方向,做了6本分册。
这些领域有的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热词,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有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直接相关,比如移动通信、互联网;还有些是我们生存的基础,比如能源。
“这些技术都是在国家战略规划的指导下,得到了重点建设的支持,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背后蕴含着自主创新的成功经验;这些技术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核心技术,代表着中国制造的发展方向;这些技术也都是几代中国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结晶,是中国的骄傲。所以,可以称之为‘科技改变中国’。”倪光南说。
人民邮电出版社已与俄罗斯、以色列、印度、马来西亚和阿尔巴尼亚的出版机构签署了该套丛书的版权输出协议,中国故事将走向世界。
科技故事不再“干巴巴”
“科技改变中国”这个话题很大,很容易写得空洞、枯燥。但这套丛书却不落窠臼,写得跌宕起伏、妙趣横生。
在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看来,这是源于这套丛书的三个特点。“第一,它把科学技术最重要的核心原理用通俗的语言向大众作了介绍,很好地诠释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核心作用;第二,这套丛书把科技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关系打通来写,内容不再‘干巴巴’;第三,这套丛书写出了科技工作者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巨大的文化力量,将科技创新与人文情怀融为一体。”
这套丛书的编写者均是业内专家或熟知行业发展的媒体人、观察者。他们在书中也展现了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从奢侈品到必需品,从追赶者到领先者,从模仿到被模仿……移动通信改变中国,背后是创新改变中国,是坚持改变中国,是合作改变中国,是开放改变中国。这是本书想要传递的理念。”邵素宏说。
在倪光南看来,明确统一的指导思想、激励人才创新的环境和市场的引导作用都对自主创新突破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思考都被融入丛书故事当中。
“自主创新技术要想成功,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生态链支持。我们在《智联天下:移动通信改变中国》里专门用一章内容介绍了TD—SCDMA发展的关键转折,就在于国家把运营重任交给中国移动之后,市场信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激发了整个产业链的活力。”倪光南说道。
“总书记指出,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非常深刻。我们不能总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我们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倪光南说,“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有高度,能够代表科技领域的‘深科普’,也希望能够正本清源地普及科技知识,介绍背后的科技工作者的情怀和奋斗故事,用有温度的文字传递出科技的力量,讲好‘中国故事’,讲好‘科技故事’,让‘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起到科普教育和科学文化引导的双重作用。”
查看更多关于【操作系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