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高中学校的老师,恰巧我的另一半就在教育局上班。因此我对这个秘密还是非常清楚的,在这里掰扯掰扯。
教师队伍调动到学校之外的其他单位曾经盛行过远了不说,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甚至本世纪初的时候,很多单位非常喜欢从学校“挖人才”。
为什么?
在那些年代的基层单位中,教师是当之无愧的知识分子。很多党政工作人员的学历水平并不高,大老粗比较多,文化层次和文化水平欠火候。
怎么弥补这种缺陷呢?
从学校里挖“人才”,语文教师、政治教师是首选的目标。这些老师被党政事业单位挖去干什么呢?主要充当笔杆子,写材料、搞宣传。
直到最近这几年,教育局还从学校挖了一些人才,有些去了办公室当秘书,有些去了教研室当教研员,有些去了其他一些科室工作。
凡是被挖到党政事业单位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混得风生水起,有一些甚至成了部门领导甚至单位领导。
这说明什么?教师的素质整体非常高,无论是到哪个单位,都能发挥出自身的光芒!
因为教师身上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工作认真、一丝不苟、严谨细致、时间观念强、分析问题逻辑性强,这种素质是很多单位的从业人员无法比拟的。当然,这一点,驾校教练不喜欢,他们说老师学驾照不好教,最头疼。别人学驾照,教练说啥就是啥,而老师呢?非得问明白什么原理,经常问为什么!呵呵。可能这正是教师的优点之一吧。
教育局办公室的仕途要比教研室光明通过这么多年的观察来看,在教育局机关似乎有一个一成不变的规则:
从学校挖去的老师,到教育局办公室当了几年秘书后,就会升为局办公室副主任、主任,下一个目标就是副局长了。即便没有成为副局长,也被提拔为局副科级干部,进入领导层。
而那些进入教研室的老师,仕途可没有这么光明。他们顶多熬到教研室副主任、主任而已,再往上晋升难度就很大了。虽然,教研室是教育局的业务科室,但是教研员的仕途并不顺利。
那么,教研室的教研员在教育局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
当其他科室的业务需要工作认真、细致,懂业务的人参加的时候,他们就会邀请教研员参与这些活动。平时,他们并不把教研员看在眼里,在很多人的眼里,教研员只是老师而已,只不过把工作地点从学校搬到了教育局而已。
既然如此,为什么有些老师更喜欢去教研室而不是办公室呢?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工资的问题。
教育局属于机关,从业人员的身份多数是公务员。大家都知道,公务员工资卡上的数额是比教师少一些的。
举个例子,局长是科级干部,他们的工资才相当于一级教师的工资;高级教师的工资水平能抵得上副县长了!
如果进了局办公室,接下来可能由教师身份转为公务员身份,工资就会降低了,谁这么傻?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教研员是教师身份,仍然属于专业技术人员,所以可以继续评职称,而在其他科室工作的人员是没有权利参与职称评审的。
据我了解,整个教育局机关,能够享受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能够参加职称评审的只有两类:教研员和督学。其他人是没有资格评职称的。但是,在现实中,其他科室也有人员参与了职称评审,这是不符合规定的。
说到这里,是不是可以明白了呢?
说到底,到教研室工作,就是为了享受职称评审的权利,还能保留教师的身份,享受职称带来的工资待遇。
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认识呢,欢迎留言和评论。
我是松子说教育,感谢阅读,欢迎关注,一起聊教育。
一个老教师告诉你秘密所在:在教育局办公室里的年轻人是伺候领导的,需要勤快的接待来客,需要给领导写计划、写总结、写发言稿,需要整理上级来检查的各种资料。那种眼里没有活的瞪眼懒汉干不了办公室的活。
在教研室当教研员,你就是领导,你到哪个学校去教学师导检查,哪个学校的校长都得恭敬的待你,不敢得罪,怕教研员给局领导反馈负面意见;特别是这个学科的普通教师更是不敢怠慢,认真准备好课,等待教研员的听课、评课,教研员会把听课结果反馈给校长,谁敢怠慢呢!还有老师的优质课评选、教学能手评选等活动,都要教研员把关,所以,老师们非常尊敬教研员。
说起发展前景,干教育局办公室的年轻人如果工作干得出色,受到领导青睐,一般会被提拔重用的,多年媳妇熬成婆,苦尽甘来,走上仕途之路实现自己的当官理想。
干教研员是干业务的,必须出成绩才有前途。比如,你是一个区教育局的语文教研员,如果你所在的区语文成绩,在市统考中和市里其它区相比名列前矛,说明你的工作干得出色、有能力,可能会被上级领导重视,提拔为某个学校的校长也是极有可能的。
工作岗位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全在自己的努力,如果能脚踏实地工作,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能发光发热,干出成绩,成为一个让人竖大拇指夸赞的人。
最后记住一句话:请逼自己优秀,然后骄傲地生活。
查看更多关于【数码新闻】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