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来,大江南北学习交流了五六家腰椎手法,连私淑所学,不下十余家。细细悟来,这些手法虽形式不同,但原理皆相同。其核心为查伤老到,椎体偏歪摸得精准,复位精确恰到好处。上乘的腰椎手法应当是患者但觉轻轻一动,顽疾已除。当然大多数是这样,有少部分需要具体辨证才能得到缓解和痊愈。
1、关于正骨
脊椎手法首重查伤,伤情有十余种之多,因为伤是中医概念,不能用影像学证明,只能师带徒口传心授。所以各家都将查伤作为入门的第一阶段, 如不教查伤直接教正骨,则为未得真传。其次是摸椎体偏歪,就腰椎而言,其偏歪有二十来种,中医正骨是通过矫正椎骨的偏歪使伤情消除,矫正是为伤情服务。这与宣蛰人的理念有些类似,椎间盘突出压迫不是引起症状的原因,而所谓的无菌性炎症的刺激方为引起症状的原因。通过矫正将炎症消除,症状自然会减轻或消除。
中医认为因筋出槽骨错缝引起的气滞血淤引起一系例症状,如果将筋骨复位,则气滞血瘀自然消除。症状自然也随之消除。这与西医整脊理念有很大区别。如果偏歪摸不准,则复位不准,伤情难以消除,甚至会加重伤情使症状加重。要想将这些偏歪能摸得清楚,至少需要下两年的苦功手下才能清晰。最后就是复位精到准确。
要真正掌握复位的力道方向手感,需要一个刻苦的训练过程。这需要做专项练习。各家都有不同的练习方法。这些都掌握了,才能算是出师。所有这些程序下来,怎么也得两到三年时间。以此类推,其他四肢关节矫正同理。
2、关于筋
中医的筋与中医的藏象一样,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讲具体的某块肌肉,而讲的是不同功能的软组织系统。因功能不同,称谓和划分也不同。各家在传承中的叫法也不同。我们知道人体的运 动几乎都是围绕着某一关节在三维空间内的旋转运动。在这个运动过程中,肌肉软组织也一同随着做三维空间的旋运动。由于劳损或受剧力。当某些软组织在三维空间离开了原来的位置,不能恢复时。便形成所谓的筋出槽。
台湾的林两传老师认为筋出槽是由于某些紧张的肌肉纤维的紧张拉紧,带翻了整个肌群,从而形成筋出槽,就如同衣服有一处拉紧形成褶皱一样。所以林老师的复位手法是将整个肌群翻转复位,然后轻轻一带,将紧张的肌纤维消除,即所谓的跳转归槽。
我学的手法认为,肌肉之所以紧张是因为肌肉如同绳子一样在三维空间内被拧转。从而脱离开原来的位置。所以我的手法是将出槽的软组织反旋回去。
林老师的复位手法是整体带回。我的复位手法是一节一节 送回去。所以我的手法复位后患者会感到剩下没有复位的筋在自己往原处跳。林老师的手法则不会有这种情况。林老师的手法能顾及整体,我的手法比较精细。二者各有特色。内在的东西却是相同。只要掌握了一种另一种也很容易掌握。由于中医的筋不是具体的解剖概念。和中医的号脉一样,必须得口传心授。所以在书本上很难说清楚。要真正掌握需要数年苦功。
3、关于传承
由于特殊的文化传统,中医的一些东西在传承中非常保守。尤其是民间的一些诀窍手法。笔者曾为一家手法下了六年苦功,期间常常苦思,是否真的传授了,还是有所保留。中间的诀窍是什么,为何有些用之无效。直到最后随着学历的增高才悟明。不知耗了多少心血。中医的继承真是太难了。这和中国的文化背景有很大关系。看看内经就知道了。
个人觉得北京挺好,大城市▪⋅北京仁济骨伤诊疗中心正骨培训非常专业,我就是在那里毕业的,7天手法课+30天正骨门诊部实习课7800元,是一次付费学会为止。学员90%时间是在门诊部里动手操作,是在正骨门诊部里教。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记载的下颌复位手法至今还用于临床;《理伤续断方》中记载的揣、摸、拔伸等正骨手法和肩、髋关节脱位的复位手法,首次运用杠杆力学原理,对后世影响深远。宋代《圣济总录》进一步总结了正骨推拿和用药封裹、膏摩等骨伤的综合治疗方法。
查看更多关于【养生常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