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红军突破乌江的战斗,是从江界河渡口、龙溪回龙场渡口和岩坑渡口3个地方同时打响的,3个地方的强渡都取得了成功。其中,最先突破也最著名的当数江界河渡口的战斗。江界河也是乌江天险最险要处。
1934年12月31日红3军团红2师红4团接到抢渡乌江的军令后,立即出发,经过半天的急行军,部队到达了乌江南边100多里的猴场。
当晚,部队在乌江边上迎新守岁。当地群众说,渡乌江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
第一、 要有大木船;
第二、 必须是大晴天;
第三、 要有熟悉乌江水性的好船夫。
可是,红2军红4团来到渡口时,渡船都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上面的条件都不具备。而且乌江两岸都是悬崖陡壁。乌江南岸要下10华里陡峭的石山才能到达江边,北岸又要翻越10里的敌石荒山方能接上通往遵义、桐梓的大道。乌江正是在墨乌色的峡壁间流过。此段的江面倒不算宽,只有250米左右,可是流速却每秒达1.8米。整个乌江像一条乌青色的蛟龙向东北奔腾;无论投下一片什么东西,转眼就冲得无影无踪了。
红四团于第二天开始先后两次试渡,第二次划着竹筏。1935年1月2日,强渡乌江的大队竹筏接近岸边时,早已守候在敌人工事下的六位勇士从敌人鼻子底下出奇不意地跃出来。团首长迅速组织1营过江,神速地占领了高地。3营这时在江边焦急地等待过江工具——竹筏。在赵章成炮兵连炮火的有效打击下消灭了向我滩头部队冲击的敌军,滩头部队乘势发起猛烈的进攻。早已等候在江边的3营和其它兄弟部队乘胜踏着工兵营用竹筏子和门板架起来的浮桥,冲过了乌江。红4团过江了。
与此同时,红1师第1团在龙溪回龙场渡口和红3军团红5师第13团在岩坑渡口组织的强渡,稍晚半天,也成功了。
工兵营迅速架起了两座浮桥,红1军团踏着浮桥浩浩荡荡跨过了乌江。中央机关也踏着浮桥过江了。
敌人号称固若金汤的乌江天险,终于被红军突破。
在这次强渡战斗中,最先打过去的22位勇士,被称为红色英雄。22位英雄之首——红4团3连连长毛振华获得了红星奖章。
解放后,当年红军突破乌江的战斗故事,被拍成电影搬上了银幕。这确是一个声东击西、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强攻加智取的典型战例。
查看更多关于【养生常识】的文章